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我家娘子猛于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5

分卷阅读165

    ,整个人精神焕发,大有揽夜空所有的星光都在他眼睛里的势态,亮闪闪,熠熠生辉。

    虞明藏匿数千名侨人,收为部曲、佃客和奴婢,这事归根结底还在朝廷制度。

    那些从北边逃过来的大量流民,大梁设立了许多侨州、侨郡和侨县给予安置,落的户籍为白籍,不是大梁的黄籍,不必负担国家的调役。这一项本来是给予侨民的优待,可是他们虽在侨县登记户籍,可大多并不在其地居住。

    流民南下之初多数还想重返故里,而且初到大梁都还没有产业,为了安抚他们,凭借他们的武力为北伐的资本,朝廷就给予优复特权。但日子久了,北伐多次失败,也就渐渐淡了返乡的念头。这时侨人中便有了阶级划分,上层多占了田园别墅,下层沦为奴隶部曲。

    侨民不必负担进行调设,却和原本的土著百姓生活都是一样的,但负担截然不同,这就容易引起矛盾,这种矛盾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大梁建立之初没两年便实行土断之策,便令居民不论侨旧都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

    这便威胁到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所谓侨姓大族,王谢袁萧,以及一干中流砥柱,皆为侨民,断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可以想见这里面的利益争斗有多残酷。

    大梁开国至今四十来年,也就在最初实行过一次,而那一次还不是全国推行。

    毕竟太祖开国仗着的北府兵主力,当时便将徐、兖、青三州给排除在外。

    这一次,谢显觉得是时候该再推行一次,所以才力排众议杀了虞明,打响了土断的第一炮。玉衡帝显然是知晓他的用意,在他的奏折中大加赞赏,并下令徐、兖、青三州即时实行土断。

    谢显留在会稽郡,也是在进行收尾监督之实。

    没几天,刘贵妃的死讯便已经传到了会稽郡,与这消息一同传来的还有玉衡帝的圣旨,命谢显即日返回建康。

    同玉衡帝圣旨脚前脚后到的,还有谢家传过来的密信,里面原原本本地将刘贵妃之死前后建康城的动向一一列陈。

    玉衡帝对刘贵妃之深情,显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甚至将刘贵妃的尸体就放置在永禾宫,棺材里里外外都堆满防腐的香料,一直停灵至今已经十余天还未发丧。朝臣群情汹涌,可是玉衡帝置若罔闻,除了日常处理政务,得着空了就往刘贵妃宫里跑,一坐就是几个时辰。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皇帝之所以还能够想起远在会稽的谢显,便是谢母在背后的手笔。

    玉衡帝见天哭的跟个泪人儿一般,总想学着前人写诗作赋寄以追思,奈何写了几首不尽如人意,谢母听到传闻后便请潘朔在玉衡帝面前进言由谢显执笔,不若一试。

    谢显少年时惊才绝艳,后来少有诗作问世,但少时的诗赋玉衡帝还是读过的,于是下令命他即刻回建康,不到当面一叙,似乎就难以准确表达自己悲痛之心。

    谢显当下收拾行装,留下薛敬儿与另一位郑将军共处理事,以实监察土断推行之策。

    三天后,谢显回到了建康城,才算是亲眼见识了玉衡帝这顿妖作的有多大。

    整个建康城再不复先前的热闹,民间已经下令禁止嫁娶,闹市区都不敢再闹,酒肆茶馆门庭冷落,自从玉衡帝罢免了与友人饮酒作乐的官员之后,再无人敢触皇帝的楣头,风头浪尖上发浪。

    谢显身负皇命,便没有回谢家而是直接去了宫里复命。

    结果玉衡帝又躲到了永禾宫里去了,宫人不敢擅自打扰皇帝,只传到魏得胜那里,魏得胜一看皇帝哭天抹泪正当时,也不好打扰,便只叫人嘱咐谢显再等一等。

    直到了玉衡帝捧着棺木和仍栩栩如生的刘贵妃尸身聊了会子,诉说了这些年的真情,魏得胜牙酸倒之前,才寻到了空隙,将谢显等在宫外的消息回禀了玉衡帝。

    “谢常侍回来了,想是急皇上之所急,也为全皇上的心思,写诗以表皇上之深情。”魏得胜以无比沉痛的嗓音道。

    “……宣。”

    魏得胜傻了,在这里?

    “谢常侍已经在太极殿侯着了,没回谢府便直接来了宫里,想也是怕皇上等急了。”他小心翼翼地提醒皇帝。

    第178章 波谲云诡

    谁都知道玉衡帝宠爱刘贵妃,多少年了一直宠爱不减。

    可是谁也知道后宫宠妃多如狗,便是刘贵妃正当宠时,玉衡帝身边也没断了人,不过是刘贵妃得宠的时间更久些。

    魏得胜跟在皇帝身边这么些年没看出来,估摸着皇帝自己都不知道。

    结果人一死,什么深情痴情多情都一起涌上来,说句不好听的比死了亲娘都难受。谁也看出来了,玉衡帝这是真伤心了,这才半个月就已经快瘦成人干了,本来皇帝爱笑眼角就一堆褶子,这一瘦下来,容颜憔悴,皱纹就更多了,竟像生生老了三四岁一样。

    玉衡帝还没傻坏脑子,不过有时候眼前一堆事,他是真走不到脑子里去,魏得胜一提醒他也就明白过来,和刘贵妃说了句晚上还过来便摆驾去了太极殿。

    这稀松平常的一句话,把魏得胜浑身的汗毛都给竖起来了。

    总感觉皇帝要疯魔了,把刘贵妃当活人在这儿倾诉呢。

    可他明知道刘贵妃死了,和皇后明面上没闹僵,可是私底下宫里谁人不知帝后二人关系冻若寒冰?

    饼店的掌柜的已经处死,一干伙计也都杀了,淮阳王查出来的就是误杀,掌柜的近来不知得了什么怪病,皮肤渐渐溃烂,听偏方说要用砒霜来治,他便从小舅子的药房里买来了一些。谁知让伙计给混在了面粉里头,结果淮阳王把人才抓起来,就有毒死的消息不断传来。

    那是一家近半年才开张的饼店,在建康城很火红,一炉饼出来不消一刻钟就能卖光。

    那天早上买了那些饼的人,有的一家六七口一夕之间死绝,一直统计出来因为这毒饼便死了有二十多人。有命大的买回饼没来得及吃的,听闻此事就变卖了家产,往庙里一捐人家去做和尚了。

    这事无论怎么看来都是一桩意外。

    人人都这么看,可玉衡帝心里还是犯着拧,总阴谋论,疑心是皇后在背后使手段。

    和王皇后闹掰了,训斥太子刘贵妃死时他不够悲戚,怪责新安王屡教不改,不听他的话才有此祸事——

    反正能怨不能怨的人,皇帝都给怨上了,就宣城公主现在还能到他跟前,父女二人见面就是抱头痛哭。

    魏得胜冷眼瞧着,玉衡帝再作下去只怕都要众叛亲离。

    不过神奇的却是,朝廷政务玉衡帝还能正常处理,可除了这些就不正常了,要么就是去永禾宫和刘贵妃聊天;要么就是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要么就是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和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