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我家娘子猛于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62

分卷阅读562

    到他面前。

    好歹也是四品的武卫将军,说给贬就给贬了?

    “侯玉不过是一时冲动,他一向对皇上忠心耿耿——”

    阴雨天,杨劭将谢显堵在太极殿外,谢显身边有清风在打着油纸伞,尽管雨并不大,身上却披着厚重的蓑衣。

    反观杨劭便随意的多,只披了个披风,满头满脸的雨水。

    话没说完,就让谢显给打断了:“杨兄要么出了宫坐上车再说?”

    杨劭强忍着怒火:“我现在说的是很严肃的事。”

    谢显淡淡地,既然杨劭不跟他客套,他也没必要显示风度。

    “杨护军该知道,这件事是皇上吩咐下来,叫我去调查。可侯玉他再三阻拦,还四处放话诋毁于我,上折子无中生有,寻衅滋事。往小了说是居心叵测,往大了说便是欺君罔上。便是这般,杨护军还说侯玉是有口无心,忠心耿耿,一心为皇上,一心为朝廷的吗?”

    这大帽子扣的!

    杨劭敢说一句是,他敢肯定谢显那顶大帽子立马扣他头上。

    “那也没有必要如此,一连贬了五级。”杨劭强忍住怒火:“他出身寒门——”

    谢显摆手:“杨护军此言差矣,难道杨护军不是出身寒门?萧司空不是出身寒门?这不是不贬谪他的理由。”他笑,“世家里,被罢官免官的难道还少吗?”

    这话说的杨劭脖子后面一凛,小阴风嗖嗖地就吹上来了,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谢显这么说可不是跟他闲扯蛋,那些个世家被罢官免官的能有一大多半都是直接间接和谢显有关系啊。

    谢显说的是。

    他是真不看寒门还是世家,无差别攻击啊,一视同仁。

    直到现在杨劭才发现谢显居然如此强势,已经丝毫不掩其锋芒了。

    第608章 真相

    究竟是他印象中温润如玉,聪慧高才的谢显本来就是他的错误认知,还是谢显已经变了?

    杨劭沉着一张脸,想起幕僚与他说的那一番话。

    他就不该与谢显走近,作为皇帝最安心的选择,本就该敬之远之,甚至水火不容。

    他都知道,也知道怎么做才能令皇帝放心。

    可是,他心里真心不想与谢显生分。

    不是不想得罪,而是不愿。

    虽然这位‘抢走’了他前世的皇后,是他的情敌。但与谢显,他们毕竟是一同并肩战斗过,保卫过建康城的,他一向极为钦佩谢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尤其一想到自己这所谓的‘从龙之功’是怎么来的,他就没有底气。

    “谢兄,”杨劭语重心长地道:“我们都是为皇上分忧,你又何必非把人都给得罪了。就像这侯玉,我了解他,个性冲动暴躁,但真心是个人才。什么大不敬,他定然是不敢的。这中间可能有什么误会也不一定。”

    谢显又怎会看不出杨劭的心思。

    轻轻叹了口气:“就是因为要为皇上分忧,才不能怕得罪人,高高举起而轻轻落下。只要于朝廷有利,于皇上有利,显不怕得罪人。”

    “那侯玉,杨护军也说了,其人暴躁冲动,未尝不是可塑之材。若他能汲取教训,有杨护军在朝中照应,何愁不能再度青云直上?或者,若江夏王有心照拂一二,也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杨劭听到最后一句愣了,只是淡淡了一句话,他听出了其他的意思。

    是了,侯玉也出自江夏王府的属官,与他以前一样同为中典军。

    以前是杨劭的下属,后来他被玉衡帝看重,青云直上,便是这侯玉顶了他的缺儿。后来又在石头城立下大功,升为直阁将军——升迁的轨迹基本是一样的。

    就是后续各自不同,他为谢显帮扶升为中护军,而侯玉则因为丑陋被永平帝调到他麾下做了武卫将军,最后又因为谢显而远远被打发了。

    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杨劭回到了护军府。

    那位曾经点出皇帝并不乐见杨劭与谢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长史徐则听了杨劭心里的疑惑,频频摇头。

    “你别光摇头啊,谢玄晖是在点我?”

    徐则叹道:“依属下看,那侯玉被贬,一连贬了五级,未必就是谢仆射的之意。至少,皇上也有此意,否则皇上亲自提的武卫将军,皇上不可能只由得谢仆射轻飘飘一句话就给贬了。”

    “后宫之乱,在皇嗣。而皇帝之遇袭,只怕皇帝疑心的却是众王爷。”

    “将军出自江夏王府,武卫将军亦是出自江夏王府……”

    “皇上又怎会任江夏王坐大?”

    杨劭听明白了,所以不管谢显从中出了什么力,至少贬侯玉这事儿皇帝肯定是乐见其成的,甚至是皇帝主导?

    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永平帝满打满算也才十五岁,心眼儿已经这么多了?

    不过徐则显然并没有打算就此打住,反而借机劝道:”以后将军千万不要冲动跑去找谢仆射,谢仆射不比将军耿直,心思诡谲多变,折在他手里的并不乏世家高官。”

    杨劭:你不要以为我没有听出来你在说我笨。

    当然,看和谁比,和谢显他是比不过,他承认。

    如此看来这一次倒是他失算了。

    “果然,是我……大意了。”他一记长揖到地,给予十分的礼遇:“以后还要劳烦长史多多提点。”

    徐则苦笑,这不是杨劭第一次说出这话了,可是每次都是冲动行事之后再来问他——

    往好的一面看,就是至少还知道问他的意见。

    “小人敢不效命?为将军鞍前马后,死而后矣。”施施然还了一礼。

    ###

    事实上诚如杨劭的长史所料,虽不中亦不远矣,谢显提的议,正合了永平帝的心思,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如果说之前永平帝大有海纳百川,求贤若渴的胸襟,这一回掉湖里就把这胸襟给淹不说没了,至少关上了一大半。

    由不得他不多想,他能在庶人王氏和废太子手下活下来就不易,还登上九五至尊之位,蹦哒没两天就有人冲皇嗣下手,皇嗣这事还没过去呢,他又淹湖里了。

    让他相信这事儿不是意外?

    闹呢?

    永平帝并不相信谢显调查出来的结果,就像谢显之前说的,只怕有心人想使坏就准备好了后招,又怎么可能让他查出些蛛丝马迹?

    查不出来才更有问题啊。

    又是侯玉调查的,又是侯玉起刺参的谢显,这个侯玉还出身江夏王府——当然杨劭也出自江夏王府,但杨劭又不一样,没有他冒死在废人王氏弑君造反之迹逃出宫给谢显报信,以后这些都不存在,也没有他登基为帝。

    谢显为萧宝信遮掩的借口,永平帝信的实实的。

    在他眼里杨劭就是有滔天之功的人。

    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