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我家娘子猛于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77

分卷阅读777

    十二月初,二房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萧皇后自打嫡子死了,在椒房殿静养了两个多月,终于出来见人,执掌六宫。反观太皇太后缠绵病榻几个月,身子就越发的不好了。

    宫里宫外都在猜测太皇太后究竟能不能挺过这个新年,永平帝私下里已经叫下面准备太皇太后的后事了。

    建康城还是那个建康城,没有因为缺了谁死了谁而有任何的改变。

    太阳东升西落,总有新闻更新旧闻,该过的日子还是照常过。

    唯一令永平帝心烦的也就是宣城长公主带回来的那个秦二丫,不能不管,那县令也是太无法无天了。在听完宣城长公主与他说完,就派了御史台中丞严栋过去催促并监督临川王把涉事县令查实法办。

    结果,严栋走没半个月,被派往荆州的典签官回建康复命,当着永平帝的面直言临川王有不臣多心,多次当着下属的面批判皇帝。

    并且借着著书立传,多有侮辱先皇以及今上之言语。

    永平帝听后都懵了,本想着该杀的都杀了,不该杀的也就几个小的,临川王年纪虽大,但一向循规蹈矩还算听话,哪怕在诸王叛乱之际,也没有同流合污,对临川王他是信任的。

    结果,怎么就有了这么一出?

    典签官痛哭流涕,在荆州临川王地盘上,他也不敢起刺,各种伏低做小,要不然用他的话说能不能出了荆州都是两说。一切都是为了大梁,一切都是为了皇帝,反正花式表忠心。

    大梁制度,每个外出镇守地方的皇子、大员,朝廷都会派名寒门出身的典签官前往。

    小的皇子,不具备办事能力的时候,典签官可以帮忙处理政务,但皇子大了,或者镇关的是朝中大员,那这些典签官便是眼线,皇帝放到他们身边明目张胆的眼线。

    一种监察制度。

    所有典签官都是寒门出身,这也决定了他们与监守的阶级对立,于皇帝是极为有利的。

    一般来讲,典签官三年一回中央朝廷,平日只需记录,往朝廷上报。

    这位刘姓典签官算算日子还有小半年的时间,这么早提前就回来,用他的话说,是看到了临川王的不臣之心。提前卷铺盖走人,连招呼都没打,偷偷摸摸从荆州跑回来的。

    永平帝怒火中烧,把朝中大臣就叫到了太极殿议事。

    大臣瞬间分两派,一派建议等御史中丞回书信,确定荆州当地情况,第二派则是完全不相信典签官所言——或者说怀疑很多有注水的诽谤。

    刘典签也是个有血性的,表示宁愿一死以示清白,说他出身卑鄙,性情粗鄙,才学普通他都能忍,说他不忠君爱国,有意挑拨皇室关系,那他一百个不认啊。

    一头就往太极殿的柱子上撞过去了,好在直阁将军眼明手快,把人给救下来了,就这样也磕的头破血流。

    这一撞,当场三分之一的朝臣就倒戈了。

    永平帝当即派下圣旨调临川王进京,此次便不是御史中丞亲身上路,八百里加急直接送圣旨上门。

    可是等这回信却等了又是半个月,直到进了腊月了,荆州那边才有奏折送上朝廷,临川王病了。

    病了,就赶不了路,上不了朝廷了。

    直接给拒了。

    永平帝这一回彻底怒了,如果说之前还只有大半相信了刘典签,那现在他就是信实了。要不然,临川王又怎么会惧上朝廷,托病不出?

    什么生病,他是不信的。

    就这么巧,让他上朝康来他就病了?

    与此同时御史中丞严栋一直没有传回消息,也是横在永平帝心里过不去的一个疙瘩。

    严栋此人一向精明强干,不可能办事这么不着四六,一走三四个月连个消息都没有,只怕不是倒戈了临川王,就是凶多吉少死于非命了。

    第842章 忍不了

    派兵,朝臣们是不同意的,才天下太平没一年来的时间,大梁经不起再打仗了。局面的当然不是说打不起,就怕万一引起连锁反应,之前作孽死灰复燃,天下大乱那就顶不住了。

    可不派兵,朝臣的颜面又何存?

    如果以后镇守一方的皇室也好,刺史也好,各自拥兵自重,有样学样都不拿朝廷,不拿他这个皇帝当回事,那……

    叫他这皇帝怎么办?

    临川王病了,不来,那就叫他嫡长子来!

    朝中还是有向着永平帝声音的,朝廷的面子不能就这么让人给卷了啊。

    别管武将是如何群情汹涌,文臣们还是主和不主战的,永平帝嘛……表示听取大家伙的意见,那就先调临川王嫡子进京吧。

    结果这回慢慢悠悠一个月,荆州那边回信,临川王嫡长子在郊外跑马摔伤了,断了条腿,现在荆州养腿,实在走不开。

    也不是全无诚意的,表示要不送过去个庶子,看朝廷同意不。

    永平帝当时就把茶盏给摔了,庶子不是人哪?

    ——不是,他的意思是也太拿庶子不当人看,而且也太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朝廷再次炸了,几次三番地让临川王给涮了,太打脸。

    主和的那些朝臣都没的话说了,刘典签上蹿下跳,他早就说打临川王他丫的,没人信他。结果怎么样,让丫打了脸吧?

    萧宝信听到消息的时候,永平帝已经命令杨劭带领他的领军府精兵直奔荆州。

    永平帝不忍了,也忍不了,看明白了,人家临川王就没想好啊。

    再继续忍下去,他不要面子不要紧,只怕临川王粮草装备都齐了,直接打上门来了。前有桂阳王直扑建康城,不是没有前车之鉴的啊。

    临川王不要脸,那就干!

    永平帝皇命一下,建康城瞬间风云突变,都怕这仗打大了。

    谢显一直没有消息再传回来,谢母也没让家人往下不邳传信儿。丁忧就是丁忧,再往进掺和朝中的事儿那就太难看了。

    这世界离了谁都一样,自有天定。

    他谢显能管得了一时,能管得了一世吗?这种事,管多了就是原罪。

    既守了孝要丁忧就得有个丁忧的样子。

    永平四年的新年,就在一片风声鹤戾中拉开了帷幕。

    萧宝信的肚子越发的大了,别说现在看不到自己脚了,放眼望去全是肚子,大的有些瘆人了。

    新年里,易安堂算是难得的热闹起来了,世家往来,嫁出去的小娘子带着各种夫君回府,就连谢家各房小辈们也都晨昏定醒,日常殷勤起来。

    包括谢家的庶子庶女们,难得见到太夫人,时逢年节难得有他们露脸的机会。

    谢宁住进谢家也有两年了,除了谢三爷偶尔作妖之外,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倒是安静的令人有些意外。

    被容安堂派过去的两个小厮,以往还时不时地往上报一些谢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