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我家娘子猛于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14

分卷阅读814

    差点儿把家底捐出去,有些个人没指着你背后骂你报应,吐唾沫都是嘴下留情了。

    就是这么得罪人的,虽然位高权重,真没几个人愿意当。

    实不如一州刺史实权在握,天高皇帝远的土皇帝来的实在。

    倒是令与萧妙容交好的娘子们不好伤感,纷纷也只顾着道喜。

    人家亲娘乐的跟朵花似的,她们但凡表现出不合群,怕扫了人家兴致。

    也是圣旨下的太快,都没来得及道喜,人家就收拾铺盖要走人,反正是道喜道别赶到一块儿了,难得送别的场面这般欢乐。

    萧妙容走的时候倒是五味杂陈,总感觉被人欢天喜地给扫地出了建康城。

    再扭头一看人前温润,人后嘴咧到耳根,也是乐的找不着北的郗绍,叹了口气,好吧,嫁鸡随鸡,这命她是认了。

    “……自从娶了夫人,我这运势简直都挡不住了,真真的多亏了娘子旺夫,与我命里相和。”郗绍紧紧握着萧妙容的手:

    “夫人且放心,我定不相负。一生一世一双人,我应夫人的,定然不虚。”

    郗绍不信命。

    若是信了,也不至于身为庶子,心气比天高,拼命愿挣个前程。没这等心气,他也不至于有今日。

    当初看上萧御史家,那定然是有萧司空借势的意思,萧家稳中上升,不出十数年挤身世家之流还是指日可待的。

    这还是当初的预设。

    再看大梁动荡,世家七零八落,他这亲结的就尤为可贵。

    无论萧宝山还是萧宝树,那都是人中龙凤,更不要提萧家大娘子与之结亲的谢显,显贵中的显贵,环环相扣,倒是相得益彰。

    应了南山寺下那位道士给他算的命了,全是靠他这娇妻给旺的。

    谁料萧妙容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哪里有什么旺不旺的,是夫君自己有能耐。”

    转头就去哄孩子去了。

    心里虚啊。

    她也是听亲娘说了这么件轶事,还挺逗趣,就在亲娘肖夫人的授意下照搬了这么一套。

    娘子难为啊。再不是她小时候了,还想着嫁了人之后给夫君四角俱全,小妾通房悉数安排上,再不劳烦她生孩子过日子的。

    回首当年,真真不堪回首,跟看个二傻子似的。

    现在谁说要给夫君塞个通房小妾,她能生吞活剥了那人。

    好在他们成亲没多久,郗绍就外任了,家里长辈是续弦的夫人,年纪比她大不了几岁,也懒得管他们房里事。长房的大夫人一直掌家,毕竟是隔房的,就更不好往他屋里伸手了。

    紧接着守孝,孝期刚过,大夫人眼见着郗绍水涨船高,任了御史中丞,有意把娘家那边一个庶女添给郗绍做贵妾,结果都没等他们这边见招拆招,皇帝那边任命下来了。

    萧妙容这么一算下来,走的还挺是时候,少说没个三年五载的他们是回不来的。

    至少三五年是清净了。

    没过一会儿,萧妙容高兴的哼上了小曲,斜着眼睛看了郗绍一眼,俩人相视一笑,两手又握到了一处。

    这样,也挺好。

    使计虽然不算光明,可她毕竟没坑人的意思,往着夫妻和美奔的,出发点总是好的嘛。

    嘻嘻。

    第882章 小尾巴

    郗绍之后,荆雍两州其它官职也陆续被永平帝分派了出去,很多寒门庶族因此升迁。

    不是永平帝不想用世家,徐家和郗家、褚家两大家子好几房都在守孝,还有些个世家早被谢显给整垮了。

    自然,几代皇帝的努力到永平帝这里终见成效了,他也没有必要让一些个世家死灰复燃。

    灭了就灭了吧。

    没道理先皇们几十年的努力,让他一把星星之火又给燎起来。

    吏部尚书是徐二郎,想的是为自家人谋福利,可自家长辈那一代还在为会稽大长公主守孝,小辈们也就两个还能拿得出手,不过辈份小,年纪比他还大着十来岁。

    出身世家,姻亲们的关系倒是错综复杂,几个世家都嫁过去闺女,也有闺女嫁进他们家。

    世庶之间壁垒分明,徐二郎自然是为自己的族群谋福利,给皇帝的人选里夹杂着不少世家子,倒是嫡庶都有。

    现在世家凋零,出挑的少。

    这就与永平帝的意愿相悖了,君臣之间很是交锋了数次,最后还是徐二郎妥协了。

    他有那心,可是架不住永平帝自打因为谢显在朝会之上大发雷霆之后君威大盛,再有萧司空大败北吴,皇帝气势万钧,很有几分强势独断的意思。

    徐二郎一家一直指着的是会稽大长公主,可如此现在人死了,守孝的守孝,出仕的人也就他,没人呼应,他也不想与永平帝撕破脸。

    于是,见好就收,永平帝也不是赶尽杀绝的,还算是给他留了几个。

    在此次圣旨中,有一个人的封官加爵尤为引人注意。

    那是个北吴的将军平南将军王祖龙,萧司空亲自举荐之人,永平帝出手也是大方,直接就封了镇北大将军,越州刺史,贞阳县公。

    之所以这一次与北吴交战能一战定胜负,关键就在此人。

    先与萧司空投诚,暗中约定,由他那边放开一个豁口任杨劭带兵而入,直取大后方烧了北吴的粮草。萧司空趁乱偷袭。

    王祖龙生怕走路风声,其部下除了少数几个心腹都未声张,恐怕走露风声。

    此战他是未伤一兵一卒,追兵来就跑,没帮着萧司空这边,最好也是跑累了,全都举手投降了——没办法,毕竟属下将士都是北吴人,此次出征的又是北吴王御驾亲征。若要想鼓动全军皆反还是挺有难度,永平帝也不知道这位王祖龙是个什么历史背景,居然就特么这么反了。

    虽然匪夷所思吧,但对大梁毕竟是有好处的,以后这种人多多益善才好呢,所以是不吝赏赐。

    也是给北吴的人打个样儿,以后有样学样,大梁欢迎你。

    ###

    和北吴打这场仗虽然最后是以大梁胜利告终,但大梁也并未毫发无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首先是死伤数万的兵将,这还只是人员的折损,后续朝廷的抚恤也要陆续跟上。耗时数月,粮草供应一路畅通无阻,可也只有户部少数几个人,包括皇帝知道国库已经空了。

    临川王造反,死后第一件事永平帝就是派人抄了他的家,好在临川王富裕,多多少少能补些阵亡将士的抚恤,于国库也是小有进项。

    虽然大梁得胜,可是等待收尾的工作依然很多。

    至少雍荆两地百废待兴,还要等朝廷派过去的官员陆续到任,雍荆恢复生产,秩序井然萧司空才能班师回朝。

    杨劭带到荆州的四万八千精兵护军,到最后还剩四万多一点儿,悉数跟着他留在了荆州。

    而荆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