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长命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4

分卷阅读124

    , 放好,拍拍他的后腰:“去抄书吧。”

    是了, 这就是严中和没和袁樵翻脸的原因了——打不过。反正是不知道小先生是吃什么长大的, 在他第一次决定作乱的时候就暴力镇压了他,胳膊都脱臼了。人家说了,不打他是怕把他打坏了,所以从今而后都告状。

    陆尚书的心里, 严中和要更亲近一些, 一个自己亲近的晚辈, 被不那么亲近的下属给指出不妥来,真是大大的丢脸,陆尚书心里就不痛快。这股不痛快最终就落到了严中和的头上,原本只是苦口婆心,现在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了。

    【我招谁惹谁了呀我!】严中和哭丧着脸,想着自己的悲惨经历,慢慢挪回座位上。也就没有注意到,袁樵望着远去的身影出了好长一会儿神。

    袁樵的内心也是极其丰富的,从“她好像又变好看了一点”到“她家好像只有她一个在忙碌”,又想起“她让严中和抄书,怕不是因为我吧?”,继而担心“她要忙的事情已经够多的啦,不能再让她为我这点小事伤神”,最终变成了“我得找个机会跟她谈谈,先去她父亲的寿宴上碰碰运气吧”。

    ~~~~~~~~~~~~~~~

    梁玉并不知道袁樵出现了,她一气赶到东宫,桓嶷还在上课。

    孙顺跑出来迎接:“三姨,今天太傅讲上瘾了。奴婢这就去禀告殿下。”

    梁玉拦住了他:“别去!先生肯多教,是好事儿。我等着。”

    “殿下吩咐了,只要三姨来了,就要禀告的。”

    梁玉笑道:“那我跟你一块儿去,都在外头听着。”桓嶷的师傅有一部分是仁孝太子时期就已经任职东宫的,另有一部分是桓琚后来出于种种考虑给他换上的认为合适的人选。甭管是怎么来的,师傅的口碑都是需要的。

    再说了,太子的老师讲课啊!那不得是天下最好的师傅吗?叫她一直就站窗口根子下头偷听,只要给听,她都乐意!师傅正在里面讲,这个梁玉还没学到,多听点也没坏处,就一直站着听。单就学问上的微言大意,旁征博引,吕娘子太子的师傅比,确实差得远。

    孙顺被梁玉掐着胳膊跑不掉,陪着她站了半天,好容易里面的师傅终于过足了瘾。桓嶷恭恭敬敬地将师傅给送了出来,师生二人走出来的时候,梁玉拽着孙顺躲了,在墙角后面,梁玉看到几个男孩儿在他们后面也走了出来,看服色,得是桓嶷的弟弟们。

    梁玉心道:我说哪里奇怪呢?凌贤妃总一副亲热的样子,其实她的儿女们我还一个都没见着!阿姐册封的时候,她女儿都没来!啧!三郎他大姐都到了呢。

    孙顺低声说:“那是四郎、那是五郎,六郎早先夭折了,那边,那两个,十二郎和十三郎。”

    梁玉看过去,不由一叹:“真是长得很好很好的孩子呀。”十二郎和十三郎年纪相差不大,据梁玉所知,十二郎今年八岁,十三郎六岁。两人孩子粉雕玉琢,胖乎乎的,尽拣着父母的优点长了,聪明不聪明看不出来,好看是真好看。反观四郎、五郎,就长得不如这两个弟弟了,四郎也比桓嶷得还要精致一点,五郎大概是兄弟里长得最丑的。

    兄弟里面,最大的桓嶷今年也不过十五岁,都没长大,从身高、长相上大概就能分辨出谁是谁。孙顺低声说着几个皇子的情况,八、九两个也夭折了,七郎是那个小瘦子,打小身体不大好。十四郎开始,还不到读书的年纪,并不在这里。

    四郎的母亲林昭容也颇得宠过一段时间,也曾与凌贤妃别过一段时间的苗头,后来失了宠,三年前忧愤而死,所以脾气有点怪。五郎因为长得丑,比桓嶷还不得父亲喜欢,桓嶷是总被忽视,五郎是被父亲嫌弃——他眉毛散乱,肤色红黑,还是个地包天。所以封王的时候,五郎的封户比桓嶷还要少一千户。

    这么一群人凑到眼前,梁玉都替桓嶷捏一把汗。好在现在他们都放学走了,梁玉也就从墙角里闪出来,把忧虑按下去,笑吟吟地看着孙顺跑过去与桓嶷耳语两句。桓嶷飞快地转身,看到梁玉的时候也露出一个大大的笑。然后他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跳了一下,脚未落稳就冲梁玉跑了过来。

    跑到了跟前,笑着说:“三姨!”

    梁玉被逗乐了,歪着头看看他,问道:“你是不是长高了?”又看看他的衣服,旋即觉得自己傻,他哪怕一天长高一寸,也有穿不完的新衣,袖子是万万不会短的。

    桓嶷猜不到她会想这个,高兴地凑过来:“是呀。阿姨说,我这正是在长个儿的时候。走,咱们到后面说话去。”

    梁玉与他并肩走着,问道:“三郎有什么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也开心一下呀。”

    “看到三姨就很开心。”说着,又跳了一下,伸出单手去够一下房檐,当然是够不到的。

    梁玉与他走了一段,到了后殿,两人坐下了,才说:“每天都与这许多兄弟一道读书吗?”

    “不是,”桓嶷的笑容淡了一点,“以前大哥在的时候,会cao心我们读书的事儿。他去了,这些事就没了章法。我前天对阿爹说,不如让兄弟们到东宫来一道读书。否则同样的兄弟,不一样的师傅,算什么呢?阿爹好像很开心,就答应了。”

    “处得怎么样?”

    桓嶷抽抽嘴角:“我自是比不上大哥的,他们么……各怀着心事吧。这样也好,都在眼前看着。太傅倒说我做得对,他的课也就讲得越发的长了。”

    “哈哈哈哈。他们那是喜欢你。”

    桓嶷皱皱鼻子,像个十五岁的少年了:“喜欢不喜欢的……唉,还是喜欢吧。不说他们了,三姨,你总是很少到这里来。”

    “我总来,对你们不好,再说了,家里我也得盯着呀。阿爹要做寿了。”

    “哦?什么时候?怎么安排?”

    梁玉解释道:“是我的主意。总关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这些事都是要学的。放心,都安排好了,我向湘湘求教过,宋郎君也回来了,也说要帮忙。”

    桓嶷又问这二人是谁,听了之后点头:“刘家是不错的呀,宋奇?那是简在帝心的人,他肯帮忙……哦。”他明白了。

    梁玉道:“嗐,多个朋友多条路呗,我见过的人少,他这样就算我见过的人里顶会办事的人了。不过他有点怪。”

    “怪在哪里?”

    “我说,杜家、赵家,咱们梁家高攀不起,他说,那就不用上赶着叫人笑话了。严家、李家、袁家待梁家不是挺好?就行啦。反正,圣人也没说什么。不瞒你说,我有点怵徐国夫人,就躲了这个懒。”

    桓嶷将头搁在梁玉的颈窝,笑得发颤:“三姨,三姨,跟我说话不用拐弯没角的。我虽听得懂,不想在你这儿费这个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