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长命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2

分卷阅读172

    …”

    “这人与我没什么干系,是聘的一个书记。”吕娘子果断撇清了老者可能说的安慰的话。

    老者也松了一口气:“哦,应该是酒醉失足,跌到渠里折断了脖子。昨天就捞上来啦,收拾了一下,您看这尸首?您要不敛走呢,我们就给收敛了。”

    吕娘子很想扭头就走的,想了一想,还是说:“过一时,我叫人送些钱来,您给他买身衣裳敛了吧。”

    “哦,有,有,这些都有准备的。纪公一向仁慈,凡这样的,即便没人认领,我们也要好好葬下去的。”

    吕娘子对老者微微一福:“您辛苦了。”

    回到无尘观,梁玉正在老君殿前转着数珠,吕娘子一进来,梁玉按着数珠问:“怎么样?”

    “死了。喝死的。”

    梁玉低声道:“取些钱,将他收敛了吧。他还有亲人吗?”

    吕娘子道:“没听说过。那宅子怎么办?怪晦气的。”

    梁玉道:“都给了他了,他要是没有亲人,京兆会收回去了吧。咱们去京兆府一趟吧,也算相识一场,送一送他。也提醒提醒自己,不谨慎,这就是下场。”

    吕娘子低低地应了。

    梁玉再来京兆府,心情就不一样了,上一回是强压着焦虑,这一次是有闲心观察。她没有进停尸房,按照“不算亲近的宾主关系”,她可以因为史志远做事做得不错给他巨赏,却没有这种依依惜别的情份。取了钱交给京兆府,经手的衙役与老者都说:“太多了。”

    梁玉道:“有多的就留着发送无名尸。对了,他还有座宅子,是先前赠给他的,他没有亲人,这宅子……”

    这种事情么,衙门里见得多了,不过亲口将送给死人的再要回来的“贵人”还是挺少见的。衙役还是说:“您倒不是不可以收回……”

    梁玉摆摆手:“留给京兆府吧。史先生的后事,还请你们多费心,我人手不够不大好办这个。”

    衙役暗自惭愧:我真是小人之心了。

    梁玉见无事,便与吕娘子转回。在外面,她得端着架子,走得不快,才过了两道门,纪申亲自过来见她了。纪申上完朝就回来了,听说梁玉又过来看一眼尸首,也打算见她一见。衙役又抄近路禀告了刚才的事情,纪申更要见她了。

    梁玉也很诧异,她跟纪申是没有什么交情的,是什么让这位大人要见自己呢?纪申是一个白发多、黑发少的中年男子,因为头发的关系,更近老年的样子,但是腰很直,肩也挺着,身材略有点发福,一双眼睛深沉而慈祥。【确乎是一个连无名尸都要好好照顾的人。】

    梁玉猜不透他,先施一礼。纪申道:“炼师不必多礼,炼师有慈悲心肠。老朽也就不说客套话啦,还请炼师一直保有这份慈悲。如今酷吏横行,炼师见到无辜者时还请施以援手。”

    想到他治下干干净净的停尸间,梁玉不假思索地说:“好。”

    第67章 当如流水

    纪申近来也忙, 也不忙。

    说不忙, 是因为酷吏们分担了他的许多工作。

    纪申出仕的时候是以不畏强权而闻名的,他从县令做起,爱护治下百姓就不免与豪强一类人物产生摩擦。“爱民”的名声还没打响,“刚直”的说法就已经流行了,好在有老百姓的口碑,没有被打扮成一个“酷吏”。桓琚就是取中他这一点, 让他来做这个京兆尹。

    京师什么都不缺, 尤其不缺权贵, 这些都是需要有人管的, 纪申就是桓琚特意挑选出来的人。现在好了, 这份工作很大程度上被酷吏们取代了。酷吏一出, 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地痞流氓, 有点眼色的都偃旗息鼓了。

    说他忙,是他自己给自己找事儿,眼看酷吏越来越多,管得越来越宽, 纪申忧心忡忡, 在尽着自己的一分力, 努力将恶果减到最小。桓琚是肯定要用酷吏的, 这个无法逆转,但是纪申不想等到整个朝廷流完了血, “死了之后就不会再死了”。

    梁玉只是他努力中的一部分, 一个比较小的部分。话说完了, 他便要请这年轻的小姑娘离开。

    梁玉却不想马上就走,她正在迷惑的时候,见到纪申又说起了酷吏,发挥了自己不懂就问的长处,见缝插针问道:“纪公,我近来常听人说酷吏不好,可是为什么我读史,见里有郅都,这样的人不好吗?”【1】

    听了她的话,纪申面上的忧色渐重:“炼师读的是?”

    “是。”

    “里可不是只有郅都啊,炼师还记得有其他的人吗?惩罚豪强,追查权贵不法之事是需要有人去做。但是这么做不必非用酷吏啊,炼师再读下去就会知道,世上有许多能吏皆能如此。唉,老朽问炼师,郅都做了什么?”

    “直谏,廉洁,勇敢,为雁门太守,到他死匈奴不敢近雁门。”

    “那是做这样的人容易,还是欺压善良、拷打已经被逮捕的人容易?”纪申语重心长地说,“酷吏中虽有能吏,但是酷吏这种东西不可以存在的。有人喜欢说有损圣人的名誉,有人喜欢说风化、风气被带坏了,不能开恶例。其实你看,我们打个比方,有一个人,他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做出什么阴险尖刻的事都不太令人意外,一本万利,代价不过是自己一条命罢了,赌徒、投机客。如果背后有了一个家庭,就不能再凡事都不在乎了,就会收敛。如果是背负了一个国家呢?”

    “原来是这样。纪公是有要守护的人?家国?”

    纪申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炼师,就是这样。”

    纪申给人的感觉太舒服了,梁玉不由将自己的疑惑拿来问他:“纪公,我生在乡野、见识市井,如今也在读圣贤书,虽读得不多,也理解得岔了,可是这两样真的差得好多。我先前经的见的,都是错的吗?我要如何改?光读书就可以了吗?”

    这是她最大的疑惑,她凭直觉知道,袁樵说的是对的,可是要怎么做呢?

    “也不能说是错,唔,炼师问的是为人之道、行事之道。依老朽之见,在于懂得圣贤之道又见识过世情之后是不是还能选择直道而行。洞悉世情与圣贤之道并不相悖,体味过人间百态是上天赐给的经历呀!比死读书强得多了。炼师不必拘泥,所谓‘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真受了大杖被父母打死了,岂不是陷父母于不义?那是愚孝。凡事的道理莫不如此。”【2】

    “我有点懂了,您能说得再明白一些吗?”

    “做人当如流水,柔软无形,随着器物的形状而改变。但是!水总是水,它不会变成别的什么东西。水,亦可惊涛骇浪。”

    梁玉点点头,觉得纪申这么讲就非常的明白了。“譬如建房,圣贤之道是梁柱,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