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长命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38

分卷阅读338

    在京城跟前几年不大一样,我说不好,你先各处拜拜门子探探风声咱再说。”

    “怎么了?”梁玉问。

    梁满仓支吾道:“太子快要娶亲啦,大家都猜不透圣人怎么想的。先给太子纳了几个妾,他是亲爹,外人怎么好插嘴?你也别管太多,我先把你嫁出去。”

    梁满仓也是满肚子主意,不管搁哪儿,外孙奔二十岁去了还没娶媳妇,外家是得要个说法的。外孙他爹是皇帝,梁满仓就认怂了,只能干瞪眼。桓琚也让人看不懂,他继自己充实后宫、给弟弟娶媳妇之后,又给儿子纳妾,就是不说太子妃是谁。

    梁玉想起来萧氏的事情,心道,【这个还真不好说,他什么时候想得比别人少了?你看他发昏犯错,其实是他想干的都已经干完了。】

    “我还是出去走动走动再说吧。哦,刚才路上遇到王家李家姑娘打架,宋郎君请她们喝茶去了。这两天要是有人过来,你们就说没听我说过这事,别的不用管。”

    梁大郎关切地问:“这里头有你什么事?”

    “姓王的那个骂了我一句。我没理会。”

    王才人进来风头正健,梁满仓的心提了起来:“她说啥了?”

    “小丫头,把我当对家骂了。”

    “哦,那没事了,咱不跟她一般见识。”

    梁满仓就一个心思——别惹事,别让桓琚惦记上了再收拾他家,为了这个目的,吃点小亏无所谓。

    美娘安静地旁观梁家的互动,慢慢总结自己的生存环境,觉得在这里生活不算难。只是不知道梁玉会怎么处置这个对她不礼貌的小丫头,事不大,如何处置却颇有意味。

    ~~~~~~~~~~

    梁玉根本不用自己动手。

    先动手的是宋奇。王、李两家给他惹了不少麻烦。与梁家不同,桓琚对这两家并不上心,也没那个精力连这个都管。两家虽是京畿人士,却不是官宦士人,也不怎么读书,家境比当初梁家好些,勉强算是小康。一旦“得势”,也飘了起来。桓琚的后宫称得上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没了对比,两家都觉得自己挺得意,还没人调_教他们。京城地界归宋奇管,惹出来的事都算他的,还不是大案要案可以充功劳,全是鸡毛蒜皮挑战耐性!遇到事情落他手里还爱让他“评理”,觉得自己没占够便宜耍够威风就跟宫里的女儿说,让她们吹枕头风跟圣人说他“谄媚”对方。

    宋奇不整他们就不是宋奇了,【让你们知道我谄媚起来是个什么样子!】他要把这场纠纷报上去,让桓琚裁决,他一定会把最后无礼的一个情节说出来的。【让你们看清自己的斤两!】

    宋奇当天请人喝茶,衙差送了信让两家来领人的同时,紧急上了个奏折给桓琚,将事情无限拔高。起手式是,圣驾移往汤泉宫,京城“贵戚”“不法”的事情很多,影响很坏!举例就是王、李,提醒桓琚,再任由两家互别苗头,两家就得成仇人啦!这一定不是您想见到的,对吧?而且两家胆子越养越大,对两家也不好。如果桓琚想“保全”两家而不是“不教而诛”,最好让她们老实一点!

    折子送到,天已经黑了,桓琚精力不如几年前,却一直盯着京城,宁愿不临幸后宫也得把京城的折子看完。宋奇说的条条在理,又列举了进来京城的一些不法案件,暗示桓琚:太子仁孝,不会动您的宠姬,但是看起来宠姬自己没点数啊!别人礼让她当怯懦,胆子养肥了怕不要干点别的?

    桓琚放下奏折,第一件事是:“宣崔颖。”王才人和李美人争风吃醋是情♀趣,美人儿不出格的别扭娇嗔桓琚还算享受,发展到针锋相对容易出事是真,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不过宋奇也夹两家之间受了点气,得防止他夸大,免得让人觉得皇帝沉不住气。宋奇是桓琚一手提拔的,他信任宋奇的能力和对自己的忠心,这种信任比起对纪申品格的肯定又有不同——宋奇是个有野心的人,有野心就会有私心。

    桓琚把这一点记下来,预备下次见到太子的时候给儿子讲明白。哎,这个儿子目前他还是放心的,要是能再强势一点就好了,至少选太子妃不必这么为难。

    当年杜庶人的条件谁能说一个不字?后来还不是……也就是他有办法,换一个心软的人,岂不是要让杜氏挟天子以令诸侯了?那离“禅让”也不远了吧?

    条件好的有隐患,可如果选的时候就不好,也不用等“变坏”了。

    桓琚很头疼。

    揉了揉额角,崔颖到了。

    桓琚跟崔颖一向不客气,先问:“御史巡行何地,情况如何?”崔颖道:“尚可。不像他们说的那么好,也没有太出格。各地豪强有不法事,正在一一审理。流人中有违法者,臣请严惩。”

    “你看着办。”

    “是。”

    “王家李家怎么样?”

    “是才人家和美人家吗?”

    “嗯,”桓琚简短地说,“听说他们不对付?还不大懂道理?”

    “有些耳闻,打架斗殴,不够拿到御前生气的。京兆一个月办他们八回。应该也习惯了吧?”

    桓琚严肃了起来,问道:“他们还口无遮拦吗?”

    崔颖道:“不读书上进的人家,都这样。”两家也是沾女儿的光,不过这个光不够亮,六七品的样子,放到京城里掀不起风浪,说“为祸”都是抬举。

    桓琚道:“知道了。御史们都要下去转一圈,不要端坐京中只会指指点点!”

    “是。”

    “忙你的去吧。”

    “是。”

    将崔颖打发走,桓琚敲了一下桌子,问程为一:“三姨回来了?”

    “唔,袁樵差不多是时候回京了,她应该也回来了吧?如果回来,也就是这几天了。”

    “她已经回来啦,你怎么这么不上心呢?宣她过来吧。我说,不是给梁家赐了别业了吗?他们怎么不来?不放心三郎吗?”

    程为一笑道:“是在家等三姨一起过来吧?”

    “宣她。”

    ~~~~~~~~~~

    梁玉头一天先在家里分礼物,她不缺布帛,开作坊的时候就按比例留存了一些方便这种情况下使用。除了楣州土产,她还往外送布。羽毛裙统共只有那么一点,萧度拿去两条,剩下一条梁玉预定给了阿鸾,只是她上次犯案之后度牒没收了,门籍也削了,进不去宫里,值得作罢。

    第二天再往相熟各处送方物,往外送了一天的帖子,与在京的刘洛洛几个旧友约了见面的时间地点。让八哥去汤泉宫附近,给大长公主送了萧度的信,又去京兆府见宋奇,交付宋义托转的家书。

    第三天往自己在京城的货栈里看了一回仓储情况,特意挑选了最好的两百匹,准备送到宫里去。顺便带美娘认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