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长命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27

分卷阅读427

    老珠黄了。不提不提!绝不提这些催人老的债主!”

    平王妃非常的赞同:“就是!该罚!”

    梁玉道:“那好,回来我也做一个东道,如何?”

    此一宴未开,另一宴又定,梁芬努力适应着这些贵妇人们的生活。似乎饮宴交际就是她们最大的“正经事”。【回来得问问姑姑,她干那些正经事的时间都是从哪里挤出来的。】

    丰邑公主道:“说完了没有?说完了都去安置!”又看梁芬,觉得挺喜欢这姑娘的,“我这边也有马球场,上回你到了还是报信儿,这回京里再没一个‘四凶’催逼人,你也好好来玩玩。”她也喜欢爽快能干事儿的姑娘,梁芬看起来沉闷,有个“共患难”的事情,丰邑公主也就高看她几分,不当她是梁府土包子堆里的土丫头了。

    梁芬不好意思地道:“这个我还不大会。”她现在也就会简单骑个马。

    小严氏的兴趣又来了,乐道:“那可好了,我来教!你姑姑的马球还得谢我呢,如今又添了个你!球具有吗?马呢?”

    梁玉道:“这还用你想?有我呢!她们的我都备下了。”

    小严氏高兴了:“那可好!”

    小严氏摩拳擦掌,本以为又来了个一学就会的,好让她过足当师傅的瘾。待众人安置妥当,上了球场,小严氏才发现梁芬跟梁玉虽是姑姪,却不能拿梁玉来套梁芬。梁芬并不蠢笨,却不像梁玉那样一点就透,她学得不算慢,比起梁玉就显得比较庸常。小严氏有点傻眼,只得安慰说:“你才学,不要着急,慢慢琢磨。别急。”

    梁芬一个普通人里略聪明一些的姑娘,一直以来很习惯于自己的天赋程度与别人的反应,也不急也不恼,还是慢悠悠的学。小严氏见她这样,反而高看她一眼:“你倒沉得住气啊,很好很好。”

    平王妃轻轻拧一把meimei的胳膊:“宠辱不惊,当然是好。你这个不学不术的家伙!”

    小严氏快人快语:“我比阿弟的学问还要强一点。”

    一边刘湘湘不大乐意了,道:“你们都等着,我回去叫他跟儿子一道再上一回学!”

    “轰!”女人们笑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

    梁芬也跟着笑了起来,心道:【要说这样的日子也不差。怪有趣的。】从球场回来,又是饮宴,没有歌舞,却有些赌博的游戏。丰邑公主不让梁玉下场,只让她当庄家:“你要动手了,咱们就没意思了。”

    梁玉道:“庄家可是有抽头的啊,别忘了。”

    一群人又嘻嘻哈哈了起来。

    到得宴散,梁芬终于得了机会问梁玉:“总是这么玩,不用管家里的正经事儿了吗?”就算不用自己洗衣做饭带孩子吧,在梁府里看到的,怎么安排家务之类的,那不得cao心吗?还有算账的事儿,往来交际不止是吃喝玩乐吧?还得有礼物安排之类的。自家有了“府”梁芬也知道这些事会有管家张罗,可主人家也不能不去过问。怎么看这些人这么的闲呢?她暂住无尘观的时候,生怕把梁玉的家当给败了,陪着小心去经营。

    这些问题南氏婆媳是回答不了她的,梁芬将疑惑一股脑地抖给了梁玉。

    梁玉道:“这些也是正经事啊。”

    梁芬张张口,好像有点明白了。梁玉拍拍她的肩膀:“慢慢想。”

    “哎。”

    跟梁玉出来几天,梁芬与美娘的收获都挺多,美娘比梁芬的悟性又更好些,好些事儿她只需要多看看,不像梁芬需要再问出来。等回城去给李淑妃暖宅的时候,两个姑娘的心境都与原先不大一样了。

    回到京城,梁芬不再住无尘观了,她被梁府接了回去。美娘还是决定住在无尘观,她总有一种感觉,自从披上了道袍,她就多了一道铠甲似的,明明有梁玉当依靠,京城也没有人害她,但是这种“铠甲”的感觉更让她安心。

    ~~~~~~~~~~~~~

    到了李淑妃选定的暖宅酒的日子,梁玉与丰邑公主等小伙伴又齐到了福安宫里。福安宫原是亲王府的规模,现在住个太妃、前太子妃,倒也相宜。

    往来男客并不多,多是李淑妃娘家、仁孝太子旧属、阿鸾的舅家等人。女客就多了,梁玉认识的到了许多,不认识的也来了不少。陆皇后的母亲燕国夫人也与另一位夫人一道来了,梁玉拉拉丰邑公主的袖子,低声问道:“那位是谁?与燕国夫人并肩?”

    丰邑公主叹气道:“阿鸾的外祖母。”

    梁玉也是一声叹息:“都是命啊。”

    到了李淑妃这里,与在丰邑公主那里的情况没有太多的不同,也是吃喝玩乐,夸赞桓嶷之仁厚,绝口不提什么朝政,与在晋国大长公主那里的氛围迥然不同——这位大长公主今天也来了,与李淑妃、燕国夫人坐在一处。仿佛不记得当初太子妃落到陆家时的遗憾似的谈笑风生。楚王妃今天也出现了,大长公主看一眼楚王妃,再看一眼燕国夫人,心道:【时也,命也。】

    这一天桓嶷夫妇虽未亲至,却又从宫里赐下东西来。连同物品一同到的,还有给阿鸾加了封户的诏书。李淑妃自己过得如何已不甚在意,所关心者唯有孙女,这一道诏书下来,比赐她居住福安宫还让她高兴。

    大长公主则于散会中偶与梁玉碰面,问了一句:“行卷看得如何了?”

    梁玉道:“您知道的,我对文墨不大在行,让我们家彦长给我挑去了。”

    大长公主笑道:“这倒也是个好办法。慢慢来,不会看还不会比吗?”

    “这主意好。”

    大长公主也还满意,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儿让丈夫来参详一下,大长公主自己也常这么干。袁樵总不会向着“外人”。

    大长公主这么想也不能算是错,袁樵把手上这些人都拢到了一起,放到县学里,一人一张桌子,他在上面出题,一气考了三场。

    在李淑妃暖宅酒吃完之后的十天里,三场考完的卷子他也与县学里的老先生们一道点评完了,评了个上中下三等,上等几个人全做贡士无疑,中等里又挑出一半来,凑足了名额,通知这些人届时到京城考试。没接到通知的统统不管了,如果是县学的学生,答得太差还要训斥一顿。

    定下名单之后,袁樵留意了一下,给梁玉递了行卷的人,选入上等一个,中等一个,也还算能说得过去。

    京畿是最晚递上名单的,偏远地方的贡士早就进京了。袁樵将名单递上之后,礼部开始核实贡士的数目,准备考试。从场到到考卷的数目,再到安排贡士的进出等等。而萧司空与黄赞已经争执出了一个眉目,最终由桓嶷和了个稀泥,录取的比例既不全照萧司空说的来,也不全满足了黄赞的心愿,而是取了一个居中的数值。黄、萧二人都不满意,又不能将皇帝给得罪了,得罪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