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长命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83

分卷阅读483

    念旧情的,但是有些时候承的圣眷越多,也越容易招人恨。你的儿子是驸马,女儿估计也差不了,一定要好好教导啊!切不可因为是你的女儿,就让她以为什么都很容易!万一……丈夫高贵得出乎想象呢?”

    梁玉微讶:“娘娘!”

    李淑妃道:“自家好好想想吧。以后的日子还要过呢。”

    梁玉道:“是。娘娘保重,圣人与执政也不会让左部过于得意的,或许,阿鸾很快就会回来了。”

    “她还回来干什么?”

    “总会有个台阶的。如果没有,就砌一个呗。”

    李淑妃唇角一翘,又落下:“三姨还是那个三姨。”

    “不一样啦,都不一样了。”

    ~~~~~~~~~~~~~~

    从福安宫出来,梁玉的心沉甸甸的。李淑妃也是人老成精,掐得忒准,说不得,她还得为阿鸾cao一回心了。李淑妃在先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进了东宫,随着先帝登基成了太子生母,她的阅历、智慧实在令人佩服。

    最难得的是,她的分寸拿捏得准,从不越界。

    【我却总是想往外踩一脚。】梁玉笑笑,这个脾气大约是不会改的。但是李淑妃实在是一个值得继续交好的人。【她还是关心阿鸾的。】

    离开了福安宫,梁玉第二天就去看望桓嶷。此时,朝廷的诏令已经发出,许多事情已经不再是秘密,再与桓嶷说右部的事情就说得过去了。

    桓嶷在两仪殿,正跟袁先说话。又快到过年的时候了,桓嶷很关心地问:“姨父远行,今年府里要你多用心了,还忙得过来吗?”

    袁先道:“臣家里人口少,事务不多,尚能支应。”

    说话间,陆皇后派人来告诉桓嶷,梁玉来了。桓嶷笑道:“才说呢,三姨就来了,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撇下袁先,自己去了昭阳殿。

    梁玉先找陆皇后,说的就是李淑妃的事情,桓嶷一向优待仁孝太子遗孤,之前几个月可以称之为怄气,现在得拿出个章程来了。

    陆皇后也认为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将桓嶷给请了来。

    桓嶷对阿鸾还是有气的,但是与李淑妃没有仇,道:“见到淑妃娘娘彼此都不免想起伤心事,那就没意思啦。不将阿鸾接回来,我看……还是劳三姨代我多看望她吧。”

    “你总要有个意思的,”梁玉中肯地道,“等公主与可汗回来了,再现亲热?”

    桓嶷轻笑一声:“他们什么时候回呢?三姨不用管啦,你该怎么着还怎么着,福安宫,九娘,多些赏赐吧。唔,我想想……三姨,表妹是不是要生孩子了?”

    “阿芬呐?都生啦!我看你过糊涂了。”

    桓嶷拍拍脑门儿:“是糊涂了。我添了个侄子,自己竟忘了。那就算了。”

    “啊?”

    桓嶷对陆皇后道:“宗室里,找个合适的女孩子,给福安宫送过去吧。”

    陆皇后有些高兴:“好。年轻小些的,父母不在身边的,您看……”

    桓嶷道:“九娘做事我是放心的。”又问梁玉新年打算怎么过,要不干脆带着孩子到宫里来住几天吧。梁玉知道他最近情绪不够好,是需要热闹一点,周围的人多一点。也不很推辞:“只要不嫌他们太无趣。”

    桓嶷很有点惊惶地问:“你把我女婿怎么了?”

    梁玉道:“看见阿先了吧?他爹教出来的,都那样。”

    桓嶷与陆皇后同时放心,袁先在年轻子弟里算比较出挑的了,如果袁昴跟哥哥一样,那就很放心了。

    桓嶷道:“就这么说定了,”又对梁玉说,“不会让姨父在外面很久的,断没有一直陪着阿鸾的道理。等他回来,我还有重用。”

    “这个别跟我讲,”梁玉摆摆手,“重用是重担,你跟他说,让他拜谢。”

    桓嶷听她说话就觉舒心,道:“必不相负。”

    “好,三郎之前的信誉很好,我信得过。”

    桓嶷也笑了。

    他倒是说话算数,袁樵没有在王庭呆很久。年前,陆文先返京,与桓嶷密谈了好一阵儿,又有几次诏书发出去。这些诏书或明或暗,外人不能尽知。到得次年夏季,袁樵果然回来。

    以袁樵的意思,他孝还没守完呢,还差几个月,先把这孝期过了再说。不想从驿馆出来直接面圣,没踩进自家大门,桓嶷就给了他一道闷雷:“卿还要再辛苦辛苦。”

    桓嶷与政事堂商议,打算在边境新设三个都督府,各领数州,以便日后用兵。指定了袁樵担任其中之一。

    袁樵有点发懵,他以为,他这番出使归来,做个刺史是可以的。但是……都督?管几个州?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桓嶷道:“非常时行非常事,让你出使时我已有所筹划。比你更熟悉两部的人也不多了吧?”最重要的是,这是他姨父,对面还扣着一个他的侄女,有些事情自家亲戚办起来会比单纯的大臣办事更灵活。

    第177章 各打算盘

    “都督?”萧礼很诧异, 抻过那张公文从右到左重又看了一遍, 上头写的字儿还是没有变。依旧是要把袁樵任命去都督府的。

    到了都督这一层,就不是吏部上书行文报政事堂一批就能决定的了, 都得经过皇帝。是以萧礼到结果下来了才知道,他亲家又升官了。袁樵升官是在预料之中的,那一批派出去送嫁的人, 回来肯定都有用, 现在不升,以后用到的时候也得升。

    但是萧礼的估计,认为袁樵会入中枢, 比如到鸿胪又或者兵部又或者哪里的先混几年副手, 然后再转个正。他已经决定把袁先给扔到外面历练了,正打算等袁樵回来喘口气就跟袁樵商定此事呢。没想到桓嶷先下了手。

    皇帝已经把人家爹给派出去了,萧礼就不好把人家儿子再扔出去。袁府里男丁少,得留一个在京城呆着不是?

    朝中要设都督府他是知道的, 先帝的时候, 那里曾有过都督府, 后来边患平定了, 久无战事, 虽未废撤,也有好些年空置。反正没有战事, 也不需要用这么个人,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习惯了。

    他倒不认为袁樵属于“骤升”,虽然袁樵连个刺史也没有当过, 但是经过楣州的兵乱,还在万年县呆过。萧礼还知道,当年楣州的王刺史比个摆设强不了太多,袁樵能当楣州半个家,四舍五入,也算是有经验了。

    【且圣人放心他。】凡用兵,最忌讳的就是上下相疑,桓嶷做太子的时候压根不接触将领,现在不是完全没人用,而是皇帝不能放心地用。袁樵能让桓嶷放心,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还是要见一下袁彦长。】萧礼将利弊都考虑好了,再扯起其他几份公文来看。都是任命书。

    除了袁樵,另一个都督是近期出现得还算频繁的一个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