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风荷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15

分卷阅读215

    便也没再继续纠正。

    三位进士向齐婴敬了茶,随后大约也是觉得这森冷巍峨的枢密院不是说话的地方,加之时近午时、该到用午膳的时候了,便又惶恐地问老师能否赏光共膳。

    三人来都来了,齐婴总不好让他们打道回府,便点了头,三人大喜,说已提前在枢密院附近的一家酒楼订好了位子,只待老师移步了。齐婴一听“酒楼”二字心中却一动,想起他的小姑娘之前也开了家酒楼,还明里暗里总是暗示他让他过去敲她的竹杠。

    一想起她,齐婴眼中便染上了些许他自己都察觉不到的笑意,令几位新科进士一瞧都有些愣神。

    不过老师的笑意是一闪而逝的,他们刚瞧见一点,随后便不见了,只听老师说:“附近的酒楼口味欠佳,不若去怡楼吧。”

    小齐大人这说的便是十足十的瞎话了:他既不曾吃过附近的酒楼,又一回都不曾去沈西泠的怡楼瞧过,哪里知道这些地方的口味?此时这么说,无非是因为他想念她了,想去那里碰碰运气,看看她是否在;即便不在,去一个与她有关联的地方也是不错的,总比其他地方更令他心仪。

    几位新科进士虽都不是建康人、对建康的酒楼口味并不熟稔,可入朝这几天却已然听说过怡楼的名声,朝中的达官显贵有许多都喜欢在那里宴请小聚,俨然是个名流汇聚之地。

    只是他们三个听说那等金贵之所的位子十分紧俏,提前半月之久去订也不一定订得到,未免稍后过去无处可以落脚,几人便隐晦地开始提醒老师这个情况。

    老师却似乎并不担忧,只淡淡一笑,说:“无妨,走吧。”

    怡楼的确热热闹闹。

    雕檐映日,画栋飞云,一入大门便瞧见气派的天井,各处的摆件也都透着讲究,譬如屏风、花卉、瓷瓶之类,处处雅致。三层上下四处都是建康城中数得上的贵胄名流,各在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宛若瑶池琼筵。

    三位新科进士本来就不是士族出身,又都是外郡之人,哪里见过这等贵不可言的场面?一时表面虽力持镇定,心中却震撼得紧。

    齐婴其实也是头回来这儿,以往沈西泠虽在他耳边念叨过几回,他却都不曾抽出过功夫过来。今日一来,倒瞧见不少意料之外的东西:李巍他们瞧见的是雕梁画栋,他眼里瞧见的却是她的用心。

    他一向知道这小姑娘喜欢赚银子,总以为商贾之道于她不过是个手段,她未见得是真的多么喜欢。不过今日他一见,却能从这个酒楼的细枝末节处看出她的用心,每一个角落都是推敲考量过的,非专注之人不能达此境。

    她做得用心且开怀。

    此外他还瞧见一些与他有关的细节,譬如楼中有小池养着莲花,譬如悬挂的字画有抱朴公的真迹,譬如有几处雕栏的花纹与风荷苑相似……

    齐婴一笑,与她心照不宣。

    而这厢小齐大人一踏进酒楼,眼尖的仆役便去唤了掌柜,掌柜的匆匆而来,一见这位稀客来了便很是惶恐,也知道他与自家东家的渊源,二楼那间位子最好的小隔间常年空着,便是留给这位取用的,当即便亲自引人上了二楼。

    三位新科进士一见这等场面,还以为老师是这里的常客,心中又觉得仰羡,只纷纷跟上。

    自一楼行至二楼,途中与不少人照面,建康的贵胄百官自然没有一个是不认识小齐大人的,一见到他纷纷起身拜会问候,齐婴便一路与人点头问好。眼尖的官员们还发现,小齐大人身后跟的正是今年的前三甲,这三人与小齐大人……

    大家虽面上无话,可心思却都转得很快。

    齐婴恍若未觉,只一路与各位同僚打过招呼,随后便上了二楼于隔间中坐定,与李巍他们谦让一番之后,点了几个据说名声不小的菜色,待掌柜和其余仆役们退下了,几人才开始说话。

    齐婴接过李巍给他倒的茶,随口问:“近来在朝中一切可还适应?”

    一甲进士封官,照大梁官场的惯例,一般都是点翰林,状元为从六品翰林院修纂,榜眼和探花则为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官位虽并不很高、又无什么实权,却好在可以留任建康,不必像二甲和三甲一样外任。

    在翰林院留任不过是个过渡,往后调任到哪里,一来要看朝廷的安排,二来也要看诸位新科进士自己的门路。往年士族子弟大多都是跟从家族长辈任职,极少数才会像齐婴这样调到和家族全然没什么联系的官署任职。

    今年一甲的三位进士因都是寒门出身,自然便没有父兄提携指路,往后调任到哪里便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齐婴这话一问,三人却面面相觑不答话,神情都有些微妙,过了好一会儿李巍才道:“……劳老师挂念,一切都好。”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去没座位,你们老师去就有别问,问就是家里有人

    第133章 絮语(2)

    几人神色如此,说话又吞吞吐吐,齐婴怎会看不出有异。

    其实事情的原委倒也不难猜。

    今年春闱取士是破天荒头一遭,自然引得满朝文武官员不满。他们不敢直接找上齐婴,自然就会把气撒到新科进士们的身上,百般挤兑。官场中人懂得的花样最是繁多,尤其会使软刀子,捅得人一身是伤却说不出什么别的来,高明得紧。

    齐婴对官场何等熟悉?自然深知那些人的品行,虽则春闱放榜之后他就对这届进士未多关注,却也不难想见他们的处境。

    但这也的确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自古破立之际都最是艰难,先行之人总是顶风冒雨,没有道理可讲,只能低头承受委屈,或者索性放弃,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是他们不得不历的一遭劫难,倘若走过去了,后来者便有先例可参;若走不过去,下届就要重新再来。

    倘若此事放在平时,齐婴一定不会插手帮他们,会让他们自己摸爬滚打一路成长,否则若一味软弱仰赖他人帮扶,以后又能成多大的气候?只是如今形势特殊,他预计北伐之后自己就会离开朝廷,届时倘若没有人庇护这些寒门进士、任他们一一凋敝,那么他此前在春闱中逆势而动的作为就全都白费了,大梁的政局不知何时才能焕然一新。

    且如果他不帮他们,端王便有可能将他们收在羽翼之下,这虽然可保三人一时,却不利于他们往后的仕途,毕竟一旦四殿下登位,树倒猢狲散,旧年的端王一党全都会被清算。

    未免这几人被端王辖制,齐婴便不得不帮了。

    不过幸而他们确实都有真才实学,或许也值得他一帮。

    状元李巍和榜眼郑熙都是文章锦绣的才子,行文有浩然之气,隐然已可见经天纬地的气概,然而最令齐婴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