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气运攻略[穿书]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53

分卷阅读353

    遇上烈火,即刻消融。

    发现了药汁的漏洞之后,言蹊坐在床上想了很久,看来和宋家划清界限已经刻不容缓了。

    言蹊看了眼外面正午高高挂在天空中的烈日,忽然想起明天就是和阿昌的半月之约。

    她给阿昌施针已经一月有余,明天便是她第三次给他的施针,她的治疗倒是只能是辅助作用,毕竟那是她从未接触过的蛊毒,只能说间接抑止下他体内的毒性,至于更多的她也是无能为力了。

    看着天空中的太阳,感受到了空气中一股消散不去的闷热气,哪怕只是呆在这样的温度下都能逼出一身汗来。

    好在她和阿昌约定的时间是上午,那时候的太阳还不烈,温度也没有中午的时候那么高,她早去早回自己注意一点,应该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这样一来,她出门的次数最好减少,等天气稍微冷了点就不用担心脸上出汗的问题,那时候才好。

    虽然她也知道光是靠药汁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可目前看来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最好是连房门都不出,更能减少曝光的危险。正好大热天她也不想出门,就乖乖呆在房间里过个夏天。

    可惜有句话叫做,人算不如天算。

    言蹊将一切都计划好,没有料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最后只能选择远走他乡。

    这一天言蹊的心情都不大好,直到第二天一大早的时候,言蹊就急匆匆地出了门。

    因为赶时间,所以她也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人在跟着她,甚至一路尾随到了郝家门口。

    跟在言蹊身后的男人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黄牙,“乖乖,这少奶奶可真是个不安分的。”说完看了眼郝家门院,径自朝着京城内走去。

    日头渐渐升起,大黄牙终于走到了宋府门口,找上了刘嬷嬷将他今天看到的事情一一道来。

    “你亲眼看到她进去了?”刘嬷嬷确认地再问了一遍。

    大黄牙弯着腰,不停地点头,“当然当然,小人亲眼所见不敢骗您。”

    刘嬷嬷浑浊的眼里闪过一丝厉光,“那你可知她去的是哪户人家?”

    大黄牙一脸谄媚地说道,“当然当然,小的都已经帮您打听好了,少奶奶去的那家人是方圆百里都有名的人家。”

    “哦?”刘嬷嬷不信她一个破相的妇人还能勾上什么好人家。

    “那郝家是方圆百里的大善之家,若是平民百姓去那看病不但诊金减半,拿药的药材钱还十分的实惠,可以说是附近的百姓都知道的大善人。”

    刘嬷嬷显然没有想到还有这一出,紧声问道,“那这郝家,有几户人口?”

    “听说是只有郝家兄妹两人。”

    刘嬷嬷一听,悬着的心便放下了一半,“这两人是?”

    大黄牙自然知道刘嬷嬷担心的是什么,立刻回答道,“您放心,我帮您打听过了,郝家人都是普通的百姓,不过那郝家男人倒是长得一表人才高大威武,是附近未嫁的小娘子眼中的第一金龟婿。”

    刘嬷嬷冷笑,“若是这样,少奶奶可别是春心萌动看上那郝家郎了?”

    大黄牙赔笑道,“谁知道呢,放在少奶奶若是出了庄园,十之八jiu就是去这郝家。”

    刘嬷嬷从怀里掏出一袋银子放在手里掂量,大黄牙的眼睛牢牢地盯着那暗色的钱袋,“那你可知这少奶奶何时还会去那郝家?”

    大黄牙急急接道,“每个月初一十五,少奶奶必定会去那郝家,其他时间都不确定。”

    刘嬷嬷将手里的钱袋子丢给了大黄牙,“好好盯着,这钱必定不会少你的。”

    大黄牙捏着手里的袋子感受了一下那里头的分量,顿时嘴角咧得大大的,笑得愈发猥琐。

    “小的毕竟不负您所托。”

    刘嬷嬷挥手将人赶走,径自去了老夫人的院子里。

    这几乎一年多的时间,尊贵的官夫人的生活已经将宋母身上的乡野气驱散了不少,至少穿着打扮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

    只这一开口,便漏了馅。

    “刘嬷嬷,你刚去哪了?”宋母一生都是在言家村,说得一口带着乡味的官话。

    刘嬷嬷笑着迎上前,“这不是刚少奶奶庄园那处的人找来说要夏日的冰钱,我去给他们拿钱了。”

    说着还若有若无地看了眼老夫人,“他们说少奶奶每日都是坐在屋中哪也不去,这久了,可是会生病的啊。”

    宋母闻言神色一怔,随后长长一叹,“唉,这孩子是个乖的。”说完便坐在首位上若有所思。

    刘嬷嬷知道她几乎已经成功了一半,在宋母的心底种了颗种子,只等下个月十五的时候便能发芽。

    到时候,看看她还能摆什么少奶奶的架子。

    言蹊这头还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她即将面对一场腥风血雨,如今她活得提心吊胆的,生怕一个不小心脸上的黑斑被擦掉,她更盼不到她想要的自由。

    今天趁着天早气温还没有那么热,言蹊赶到郝家时,发现赫连昌已经在屋内了。

    “今天来的好早。”赫连昌开口道,他今天是有事相问这才等不及了来早了点,没想到言蹊也来得挺早的。

    言蹊看了眼头顶的太阳,随口道,“今天起得早了点。”

    好在赫连昌也没有抓着这个小问题,在让言蹊施针的时候,赫连昌不着痕迹地问,“这城外的流民如何了?”

    言蹊想起他一个人住在山间,可能消息不灵通,“好在宣帝有先见之明,在流民还没有到无法控制的时候,就实施了新政。软硬兼施之下,还未成气候的流民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

    赫连昌抛砖引玉,问之前的问题也只是为了之后的问题做铺垫,兜兜转转终于把他今日来到目的问了出来。

    “听说北面匈奴似乎又在蠢蠢欲动,你说这该如何是好?”

    言蹊不由狐疑,“你怎么知道?”

    赫连昌背后一紧冒了一层毛汗,她的聪慧他是知道的,生怕自己一有不慎便引起她的误会。

    “我听旁人传言,想着若是这场战真能打起来,我现在就去那兵部报名参军,若是能闯出一片天地也算得上是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言蹊闻言点点头,有这样想法的估计不止他一人,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