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耽美小说 - 焚香祭酒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9

分卷阅读29

    气豪爽,内心已被这尬聊的独角戏扎了好几个口子。

    何进此刻心中是万马奔腾的。

    他虽未见过崔颂,但这个时代评定一个士人,第一标准就是“观”。观他的外表,观他的气质,观他的衣着,观他的行止神态。

    所谓相由心生,衣既礼,一个人的外观能透露出很多信息。

    容姿甚美,气质卓然,行止潇洒有度,穿着高贵得体。

    无论怎么看,都是当代名士中的翘楚,绝非普通人。

    因而何大将军起了拉拢之心,坐到这位年轻的士子身边,主动搭话。

    他想,就凭着党锢之祸和宦官的恶行,天下的读书人没有不讨厌他们的。拿他们做话题,总能成功激起对方的愤慨,然后他再附和几句,借着同一战线的交情与对方结交一二吧?

    等对方接纳了他,他表明身份,以礼辟召,将这位少年名士纳入帐下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然而他料中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

    他想了一百种应对的方案,惟独没有想到——对方会不接他的话茬。

    这就有点尴尬了。

    更尴尬的是,刚刚他在往这边走的时候,看到另一边的酒台子上坐着一个熟人。

    因为对那个熟人有偏见,他只略微点了头,就视而不见地径直过来,也不知道他现在这尴尬的处境,叫那人看见没……

    何进抬头往来处瞅了瞅,正见那位熟人手握酒碗,朝他遥遥一敬。

    如果此刻崔颂看向那边,定能认出何大将军的这位熟人,也是他的“熟人”——那位曾帮他解围的曹校尉。

    曹cao自是注意到何进的尴尬,但他浑作不知,只敬完酒,就低头自饮,全然不管那边的是非。

    何进很想就此离开,但叫他怎么都看不顺眼的曹cao就在那边坐着,他怎么也不能灰溜溜地走人。

    何进便开始大肆谈论宦官参政的弊端,阐述身体残缺之人,心智定然也是不全,让宦官执掌权利,本身就是个错误……

    他不仅批判宦官,还将制度本身从头到尾地否定了一遍。

    虽言之有物,但略显偏激的观点,直叫曹cao眉头大皱。

    早在何进向策士问计的时候,曹cao就表达过自己对打压宦官一事的看法。

    除首恶。即除去罪大恶极的十常侍,而非将所有宦官一杆子打翻。

    而何进当时的驳斥之语,与此时十分相似。

    曹cao暗道“道不同不可与谋”,正要拂袖而去,却听那个方向忽然传来一道轻笑。

    第20章 脸比较帅

    “行人绊于崎道,怪石乎?怪履乎?怪道乎?”路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被绊倒,是要怪石头不长眼,怪鞋子不坚固,还是怪山路崎岖难走?

    如泉水注入玉石制的杯盏,水花四溅,叮咚清泠——那声音激得人精神一振,宛若被濛濛细雾环绕,说不出的凉爽。

    如此特别的声音,听之难忘,曹cao几乎在第一时间认出对方的身份,凝目往那个方向看去。

    先前因为视角所限,未曾看清的面孔,如今因为起身的动作,尽数展现在他的眼皮底下。

    朗朗如月,皎皎如玉。

    确是他在京郊见过的崔家小郎。

    曹cao复而坐下,取过早已空了的酒坛,摄在手中。

    不起眼的角落,崔颂在忍无可忍地顶了何进一句后,若无其事地坐下,继续呷酒。

    何进被这突然发作弄得愣了下,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自然是怪自己了。”

    山路再怎么难走,会被绊倒也是自己的原因,难道还要去怪一个死物?

    却见旁边少年侧目而视,掷盏而笑:“既如此,为何还要怒叱宦官之制?”

    何进道:“此二者有何联系?”

    “宦官当政,起于和帝,”崔颂又给自己满上一杯,“所谓宦官,不过为和帝手上一柄刀耳。后人借刀,孱弱无力,无以用,反而伤及己身。不怪己,怪刀,何也?”

    宦官之所以能把持朝纲,最初是汉和帝给他们的权力。可汉和帝之所以提拔宦官,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铲除嚣张跋扈、连皇族宗室都不放在眼里的外戚。在汉和帝的年代,宦官,对他而言只不过是一把锋利听话的刀罢了。后来的小皇帝想要遏制外戚,就学汉和帝的手段,在宦官中培养自己的亲信。纵容而不抑制,偏宠而不防备,在汉和帝时代战战兢兢、不敢为祸的宦官集团,百年后终是变得猖狂起来。

    这要怪谁?怪制度本身吗?

    可笑。任何制度都有好的一面与坏的一面,与时俱进,因时而改,从来没有什么“绝对正确”一说。

    世道混乱,不怪制度,应当怪使用制度的人。

    不知进取,不懂变通,不会改革,只一股脑地把错怪在一件死物上,怨天尤人恨社会,这算什么道理?

    学过辩证主义唯物价值观的崔颂实在不能容忍何进那些非黑即白的言论,更不能接受他在言辞间透出的沙文主义。

    “穷乡僻地,与世隔绝,一条河横亘内外。乡人无从过河,无桥可过,终日困于荒芜之地,坐井观天。有人造桥,造福乡人,然桥年久失修,无人愿出资修葺,桥塌了,当怪罪于谁?乡人耶?造桥者耶?”

    宦官制度就像是桥,最初对东汉的统治大有裨益。可以说,如果汉和帝不提拔宦官为自己夺权,以东汉皇帝继位时的幼龄,东汉政权早不知道被外戚毁成什么样了。然而随着时间的增长,桥老化了,宦官之制的弊端也就逐渐展现出来。后人不思改良制度,任凭弊端恶化,把宦官们养成一匹不逊于外戚的恶狼,贪污受贿、攻讦士人,将大汉政权搅得一团糟。这要怪谁?开创宦官参政制的汉和帝?

    曹cao听得入神。他的父亲作为宦官嗣子,从小在宦官家庭长大的他可以说是相当了解这一群体。

    弊病自然有,可要把汉室倾颓的罪过全部扣在宦官头上,那简直是笑话。

    制度未改,就先把宦官除尽,不说宦官会不会临死反扑,光说内宫的运作,必将全然瘫痪,介时产生的混乱,绝不比现在少。

    是以,尽管他一直以士人的立场自居,尽管他明知道自己身份微妙,被大将军与众多士人排斥,他还是在公开的场合,在诸多策士面前,直言“若欲治罪,当除首恶”。

    结果被何进与袁绍反嘲了一脸。

    心塞了很久的曹cao,未曾想到会在一个尚未及冠的少年人的口中听到与自己相似的观念。

    “天下愦愦,独宦官之罪耶?”嚼着这句曾让他勒马伫足的话,曹cao宛然一笑,示意垆主再给他端上一坛浊酒,斟满一碗,朝着那少年郎的背影遥遥一敬。

    这边,一股脑地朝何进丢了个辩证主义炸弹的崔颂终于冷静下来,告诫自己这里不是现代社会,碰到一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