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耽美小说 - 焚香祭酒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4

分卷阅读144

    ,把舞台腾出来任吕布发挥。

    “诸君请看,此书上面写着:事成之后,我将右迁升任上级将军,仪比三司,进封列侯——你们也知道如今掌权的是何人。以诸位的才智,应当能看出这封盟约背后的内容吧。”

    吕布大咧咧地说道,语序有少许混乱,可在座的几人全都听懂了他的意思——

    和谁结盟能获得爵位的好处?

    那人总不是董卓,吕布作为下属,不可能订立这份带有平等性质的盟书。

    可权柄又在董卓手上,吕布要跳过董卓封侯,必定要董卓下台才行。

    吕布这话摆明了就是向崔颂几人宣布:自己已参与了反董大业。

    在吕布拿出盟书之时就已猜出吕布用意的几人想法各异。荀攸不动声色地往崔颂和郭嘉的方向看了一眼,猜到这是他们的手笔。

    钟繇听着吕布堪称真诚的劝说,顿时生出几分微妙之感:他们与王允谋划已久,理应是他们劝吕布一起反抗董卓,没想到现在竟然反了过来,变成吕布千方百计拉他们入伙?

    这样的结果称得上卓有成效。正所谓劝降不如诱降,能诱得吕布主动参与此事,比起用言语策反吕布,其中的低风险与高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在场的都是经历大风大浪、绷得住的,只适时表现出惊讶与犹豫,不曾让吕布发现异常。

    又过了几日,在吕布坚持不懈的劝说下,几人终于有所“松动”,向吕布“投了诚”。

    另一边,当江遵知道崔颂亲自去接荀攸,以为自己已经摸透崔颂帮他的真实用意——为了救荀攸出狱——原本因为崔颂答应帮他而提至十成的警惕顿时减轻了不少。

    “原来他与荀门郎不但有交情,还交情不浅。”

    江遵对此颇为满意:只要能抓住对方的弱点,他就能让对方乖乖地为他所用。

    是故,再次去信时,江遵措辞客气地请崔颂指点,话里话外却总是不经意地带上荀攸。

    不是威胁,更甚威胁。

    江遵借此机会,成功收到数个实用“策略”,一时之间,意气奋发,在董卓席下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插手了不少政务。再看回信中隐隐压抑着的、敢怒不敢言的漂亮字迹,他倍感心情愉悦,深觉扬眉吐气。

    因此,当他有一日惬意地在房中品酒,房门突兀地被人凶狠地撞开,董卓的卫兵煞气十足地举着兵器站在门口的时候,他完全反应不过来。

    ※※※※※※※※※※※※※※※※※※※※

    吕布(爽朗笑):王温侯,这几位是我耗费数日才拉拢到的高才,总算不辱使命。

    王允(看着那几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

    第103章 董卓之死(上)

    当董卓的卫兵破门而入的瞬间, 江遵已有了不好的预感,但他这几日在董卓帐下呼风唤雨惯了,潜意识里坚信自己不会踏上末路,遂怒喝道:“谁许你们进来的?!给我出去!”

    领头的卫兵“呸”了一记:“死到临头了还在这里逞威风。”

    那一口痰正好吐在江遵造价不菲的衣袍上。江遵搁在膝上的拳头紧了紧,但他仍不肯起身, 色厉内荏道:“你们胆敢如此放肆, 等我禀告太师——”

    “哈哈哈, 太师?太师现在恨不得扒了你的皮!”说完,不再跟江遵多作纠缠, 命令身后的卫兵, “给我绑起来!”

    江遵机关算尽,却至死不知道自己为何走到了这一地步。

    他恐惧,慌张, 愤怒;咒骂,疯语, 求饶。

    直到被拖出门的那刻, 他目眦欲裂,充满血丝的眼直直地瞪着火烧天际的霞云, 忽然像是想明白了什么,用力挣扎并大喊:

    “崔颂害我!崔颂害我!”

    因为他的反抗过于激烈,卫兵毫不犹豫地将他打晕。

    其中一个卫兵迟疑道:

    “他刚才口中念着‘崔颂’……”

    另一个卫兵嗤笑了一声:“这人疯言疯语, 就当没听见吧。”

    又一人大笑:“正是如此。我今日真是解气得很, 这龟犊子平日里嚣张成什么样, 合该有今日。你要想向太师邀功, 不如想想戏志才、游将军是何下场。”

    最先开口的卫兵一凛,不再提这个话题。

    太师府正堂,被汇报已将江遵处以五刑的董卓尤不解气,提着长戟乱刺了一通。

    “jian邪小人,竟敢诈我!”

    董卓气恨不已,恨不得将江遵的尸骨拖出来再狠抽一顿。

    气罢,想到如今的局面,他感到一个头两个大。

    他分明见江遵想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安抚了士族与朝臣,又为自己献策,帮助自己集中权柄。哪知道这一切竟是假象。

    等董卓意识到不对的时候,他已在关东的兵线上吃了好几场败仗。朝中运作看似正常,实则多有凝滞。想要整顿,身边竟无可用之人。

    董卓惊出一身冷汗,这才发现得用的下属与门客,外调的外调,病的病,死的死,剩下的不是酒囊饭袋,就是已与自己离心。董卓怒不可遏,准备责问江遵,却不料原本暗波汹涌,但能勉强维持平静的朝廷再次炸开了锅。

    士人之间突然开始流传起一则赋文。董卓对诗赋这类文人的东西不感兴趣,因而不曾留意,等他察觉不对之时,那篇赋文已传得人尽皆知。

    原来,那篇赋文是之前江遵献上的“促进民生之策”的完美补充。赋文里针对“因为颁布策行而导致士族利益受损”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之策,力求双赢。

    赋文的结尾还有一段与正文不相关的话,大意是:士子江遵,枉读圣贤书,窃取前人的心血为自己谋利。为了不使这利民之策被曲解、被利用,遂放上完整版本,以正视听。

    文人最忌剽窃,对此深感不齿。何况因为江遵这剽了一半的策文,不少世家的利益受到冒犯,世家心中本就憋着一口气,经此一役,众人心中的不满全都爆发了出来。只短短的时间,盗窃策文的江遵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董卓迫于压力,另一方面因为震怒,连当面对峙都不曾,直接叫人把江遵拖去杀了。

    江遵死后,无人可用、两眼摸瞎的董卓再次想起了戏志才和李儒,甚至还想到了崔颂。

    他派人请来李儒,一见到面,就起身相迎,朗声大笑道:“文优,你终于来了,我可等你很久了。”

    见董卓想把前头的事当作没发生过,李儒心中冷笑,面上却做出一派“久被冷落,如今终于熬出头,我心里激动但我得忍着”的欣喜模样:“太师找儒,传唤一声便是,儒随叫随到。”

    董卓相当满意李儒的态度,和那糟心的江遵一比,总算是重新体会到了李儒的好,态度愈加和善。

    他担心李儒记着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