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耽美小说 - 女装大佬在明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6

分卷阅读86

    劝。

    可这次小皇帝似乎不再听他的:“正是因为难,朕才要去做!当年朕再藩地的时候,就见过太多世家大族欺上瞒下,明明那点钱对他们而言就是九牛一毛,却还绞尽脑汁的抗税。如果是平时,朕可能会选择徐徐图之,但如今不同。”朱厚熜神色狂热:“好不容易等到国库充盈,朝臣也都被朕收拾得规规矩矩,这不正是万里挑一的好机会吗!朕要让人知道,这个帝位,朕坐得堂堂正正!”

    李乘风心中叫苦,看来也算是自己这只蝴蝶煽动翅膀,改变了历史进程。原本这个时候,刚登基的的嘉靖皇帝还在面临给大礼议的难题,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就算想要做些什么,也是□□乏术。现在有了底气,个性中喜欢豪赌,偏执又不服输的一面展现出来。

    李乘风接着将杨一清提到的,千万学子日后归属的问题摆在台面上,示意小皇帝你想解决问题可以,但之后产生的连锁效应,也要一并解决了吧。

    “他们还有脸想要闹事!”朱厚熜恨恨道,随意从桌上抽出一封奏折递给李乘风,“你自己看吧。”

    李乘风翻开,只见里面写着一宗很简单的分家官司,兄弟两人分家的时候,一人六顷薄田,但其中一个是举人,短短几年就置办了十几处庄田,最后身下四五十顷田地,一跃成为当地大户。

    “按大明律规定,正一品官员免税的田地才一顷,他一个小小的举人,是靠什么在几年时间就变成巨富的?”朱厚熜嘲讽道。

    看着奏折,李乘风也是半晌说不出话来。这还只是大明官场的冰山一角,举人也只是比基层公务员高一级的存在,全国每三年一次,每次都会产生千千万万的举人。这些士人聚在一起,吸食老百姓的鲜血。

    朱厚熜阴沉道:“当时朕进行宗室改革,他们不是很支持吗?说什么皇亲国戚都是国之蛀虫,早就应该向这帮人收税。现在我老朱家已经先交钱,也该是他们出出血了!”

    “可是,民间议论又该怎么办?”李乘风还是担忧。

    “怎么办?”小皇帝淡淡道:“当初大礼议,满朝文武那么多硬骨头,还不是被打软了,天底下文人都是一个德性,你不是也教过朕‘枪杆子里出政权’吗?”

    ……话虽如此,但总归不是这么个事。李乘风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果然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和历史上一样,小皇帝尝到了权力和武力的好处,便开始肆无忌惮的用其解决问题。

    “难道就不能换一种方式吗?或许可以将免税田额度变少,或者干脆对有功名的人收取少额税款?”

    朱厚熜摇摇头:“太、祖当年定下来的免税田,数字清清楚楚的摆在那儿,每个人都知道,但他们遵守吗?只要有空子,就肯定会有人往里钻,只有快刀斩乱麻,下猛药方可解决。”

    李乘风沉默了,他本身就是技术人员,对于政治这种东西一直都不太敏感,更别说跟深谙此道的嘉靖皇帝打辩论,很快就被他说得哑口无言。

    见已无力回天,李乘风心累的告辞。可谁知小皇帝见他要走反而慌了起来。

    “你……就没别的话想对朕说吗?”

    李乘风满脑子问号,该说的都已经说了,难不成他又改主意了?

    看他不说话,朱厚熜把心一横,豁出去了:“象园那日,朕跟你说的话,你还记得吗,或者说……你明白朕的心意吗?”

    接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的打开,里面赫然是之前那条手帕和拼凑的镜子。“这是当初被歹人绑架,你用来救朕的,那也是我们第一次共渡难关,之后又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朕一直留在身边。”

    朱厚熜深吸了一口气,紧紧盯着对面的女冠:“靖华,朕心悦你。”

    李乘风:“……”完了,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即使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此时还是忍不住哀叹。该面对还是要面对,他只能硬着头皮开口:“皇上,贫道……”

    “你先不必回复。”朱厚熜紧张的制止:“朕可以等,等你想清楚。”

    说罢也不等李乘风反应便急匆匆的奔出去。

    ……这好像是皇上你的宫殿,你跑什么?李乘风心中吐槽,但还是略微松了一口气,毕竟他还没做好爆马的准备,也不确定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

    二人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他们最后一次以此种身份对话。

    ……

    南直隶,常州府无锡。

    这是一间小小的书院,里面学子不多,只有二三十人,大部分都是周边的童生秀才,也有些还未取得功名的白身。江南学风浓厚,此种书院遍地都是。

    顾康辉就是这件书院的学生之一,不止如此,他可以被称为书院的尖子生。年仅十四岁便中了秀才,虽然之后的乡试落第,但他今年也才十八,可以称得上年少有为了。

    忧心忡忡的坐在课堂,有一搭没一搭听夫子讲课,眼睛却不住往外瞟。夫子注意到他的心不在焉,刚想发话,考虑到此子家中的情况,还是叹了口气。罢了罢了,此时他们这些人都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假装看不见,由他去吧。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顾康辉步履匆匆赶回家,刚到家门口,便看见一帮衙役在门口聚集。

    “敢问官爷,这是怎么回事?”顾康辉急忙上前,他有功名在身,衙役们见到也要顾及一二。

    其中一个见到顾康辉,皮笑rou不笑道:“总算是来了一个能听懂话的人了,上面下令清点人口,顾秀才,你家隐户也太多了,就这你父母还拦着不让细查,我们这些当差的很难做啊。”

    所谓隐户,就是指人民为逃免租赋,躲避徭役而躲藏起来。顾康辉家比较特殊,家里几代都是农民,有那么几十亩田地,母亲还不是本地人。前两年母亲娘家那边遭了难,好几个过来投奔,顾父身体一般,顾康辉身为长子,底下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弟弟,实在没心思照顾田地,便收留了他们。

    他几年前考中了秀才,国家规定秀才家中就可以免了两个男丁的徭役,于是干脆全家都不去服役。

    像顾家这种,大明还有很多,都属于民不举官不究,都是读书人治理天下,谁还没那么个几个亲戚。

    可如今不一样了,中央下了死命令,还特别关照了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无数双眼睛盯在这里,任谁也不敢敷衍了事。

    可家中隐户如此之多,每年的税赋就是一大笔收入,再加上徭役之类的,他们又如何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