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我在古代考科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7

分卷阅读47

    是沈赫的小孙子了,方长庚觉得沈赫能关注他还有他的功劳。

    要不是那段日子沈赫夫人和儿媳都去了寺庙吃斋拜佛,家里仆人也哄不好这孩子,沈赫才不会手忙脚乱地把孩子带到县学里来。而方长庚正好对付这种小娃有一套,以至于后来沈赫还时不时带他孙子来县学找方长庚玩,现在这孩子对方长庚还挺依赖的。

    到了沈赫家,方长庚见到了沈夫人和沈赫的大儿子。

    沈夫人容貌明艳,举手投足都是一副贵妇人的风范,但说话语气十分轻柔和善,很克沈赫这种刚直的人。只要沈赫做了什么让沈夫人不高兴的事,只消沈夫人略一瞪眼,意有所指地软绵绵说几句话,沈赫就举手求饶了,还苦笑着要方长庚以后娶媳妇谨慎一些,不然一辈子都要屈服在夫人的yin威之下,都不能反抗。

    沈夫人听到这话明显是开心多过于恼怒,轻哼一声说:“我跟着你东奔西走,好不容易这把年纪安顿下来,你倒还嫌我了。”

    沈赫立刻说:“你看看你,还倒打一耙。孔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真是说对了。明明是你嫌我这嫌我那的,啧啧!”

    方长庚没想到沈赫还有这样一面,更没想到他和他夫人这样恩爱。听说沈赫当年在国子监似乎得罪了哪位宗室,一怒之下四处游学,最终回到天高皇帝远的家乡担任教谕,也算圆满。

    至于沈赫的大儿子在县里开了几间布庄,小儿子在承天府的云麓书院读书,如今也不过十五,明年就要参加乡试,十分了不得。

    从沈赫家里出来,方长庚又一次体会到人的命运真是千姿百态,而听完沈赫这些年游学见闻,他更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渴望,读书也充满了动力。

    这一年的冬天来得有些早,也格外寒冷,但方长庚和家人还是红红火火过完了大年,庆祝家里一件接一件的喜事。

    到了开春,大丫在一阵吹锣打鼓声中出嫁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小高的爹娘还为此提前两个月来这里见亲家和未来儿媳妇儿,是对特别老实诚恳的老夫妻,老李氏背地里都表示了满意。

    二月,方启明和方沐君去参加了县试,两人都过了。四月又一同参加了府试,没想到方启明竟真像他说的开了窍,垫底过了府试。

    而方沐君就没那么好运,落寞地回家继续准备来年的府试。

    不过这回方长庚还是联合方万英半强迫地把方万明叫到乡下调养身体,待了两个月才回去。

    八月南宫在方长庚忐忑又焦急的等待中姗姗来迟,加上方沅君,四个人终于又聚在一起,结伴前往府城。

    第34章 院试(中)

    尽管经历了县试和府试, 但院试才是决定学子们最终能否成为秀才的关键一步, 每个人都不敢稍有松懈。

    方长庚几人这回提前两日到的府城, 打点好客栈事宜, 又用了午饭,王复就提议去外面逛逛, 不然怕是要在客栈里憋闷坏了。

    方长庚也不贪这两天的复习时间, 因院试考的并非帖经墨义, 而是两文一诗, 更考验平时的积累, 而非一日之功。

    在客栈附近的街道绕了一圈,四人又一脸颓丧地退了回去。这附近不是前来考试的考生就是考生家属,个个一副如临大敌的神情,看了心情更加紧张。

    回到客栈,整个大堂都是人,方长庚注意到不少考生似乎在传一本册子,这时也有人注意到他们,朝他们挥了挥手:“学政出的教辅,你们要不要?”

    方长庚一看, 发现那人是同县考生,去年府试时也曾见过,怪不得这么自来熟。

    他们走过去一看, 才发现是往年考题集锦, 还有当今文渊阁翰林们的惊艳之作, 一本不厚的书册, 居然卖到了六两,令人咂舌。

    方长庚说:“咱们的学政大人可真有经商头脑啊……”

    王复笑道:“听说那些个六部侍郎、监察御史们就盯着这三年学政的美差,不趁这个机会大捞一笔岂不是亏了,怎么样,你们买不买?”

    院试的考题正是学政大人出的,出卷人编写的参考书,谁敢不买?

    虽然这回府试只要不出意外,方长庚基本不可能落榜,但他心里想着廪生这个名额,也不愿冒一点险。

    “买吧,花钱买个心安,要是能考上秀才成为廪生,六两也不算什么。”方长庚如是说。

    方沅君和周其琛显然也默认了这一点,到发卖点掏钱买了书。

    只不过他们来的晚了,轮到方长庚时只剩了最后一本,方长庚刚拿着书转身,就看到身后一位十五六岁的俊雅少年瞪大眼看着他:“书卖完了吗?”

    方长庚点点头:“是的。”

    那少年有些懊恼,一双灵活的眼睛在眼眶里一转,咋咋呼呼地说:“不然你把你那本卖给我吧,我出你两倍的钱。”

    说实话方长庚挺心动的,不过他心里也在想,这人一身锦衣华服,一看也不是普通家庭出身的,难道连买本教辅书都做不到?

    一旁的方沅君抢先说:“你还不如去别的地方看看还有没有,用不着盯着我们的。”

    方长庚心里附和,面上还是略带歉意地说:“不好意思,这本书我也要用,不如你听我朋友的,去别处再看看吧。”

    少年似乎并不太在意这本书的问题,目光掠过他们一行四人,忽然“噢”了一声,指着方长庚说:“你是去年的府案首方长庚吧,我听人说你们四个一起通过了县试府试,很厉害嘛!”

    方长庚没想到他们四个人还成了别人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看方沅君他们也有些尴尬,不禁觉得好笑:“你太夸张了。”

    这时王复在一旁开口道:“你是陵阳的徐闻止?”他指了指少年腰上的一块玉佩,上面刻着一个“止”字。

    方长庚不得不佩服王复,实在是见多识广,随便在客栈碰上一个人都能说出名字来。不过从这点以及少年的穿戴来看,这位徐闻止恐怕还很了不得,只是他却是真的没听说过了。

    徐闻止嘻嘻一笑:“是啊,你就是王复吧?我叔叔还在家跟我说起过你呢,没想到在这里碰见了。”

    方长庚和另外两人都摸不着头脑,后来五个人找地方坐下来聊了以后才知道这位徐闻止出身陵阳徐家,家里两位亲叔叔都在京城做官,还有两位做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