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红楼]如何逃离破船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8

分卷阅读48

    阿钊是跟着祖父母长大的。”

    贾琰点头,这个他当然知道,当时孙钊初到父母身边还是怯生生的,如今活泼多了。难道……他惊诧的看着孙钟,不会吧,孙应勉才多大,难道还会兄弟阋墙?早了点罢。

    孙钟叹息:“我原是长房长孙,说句到家的话,宗法族规在那,大面上谁也亏不着我什么。呵呵,我从来也没想过自己会觉得弟弟与我争甚么东西,谁知道,”

    他顿了一下:“伯衡也一定奇怪过,我为什么不继续考而是紧着入监吧?”

    贾琰默默点头,就听他说:“是父亲同祖父有了争执,祖父觉得我落榜一次足见资质一般,而阿钊年幼就进学,说不定前程更好。就想让父亲将荫监的名额留给弟弟,可是父亲觉得我是长子,又赶上调动回京,不如让我在国子监跟着大儒读书,到时候肄业直接去考会试。而阿钊还小反而可以慢慢来。”

    “祖父勃然大怒,”孙钟语气黯然:“父亲也不让步,直接就让我入监读书,如今家里头弄得阴沉沉的。祖父待我只是平平,又道既然我是长房长孙,将来阿钊总要分出去的,他得多看顾次孙一些……”

    难怪他们兄弟年前上门的时候,提到入监,孙二表情怪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长辈们有了争执冲突,兄弟们情分再好也难免受些影响,相处起来就别扭多了。

    这种家事,又涉及长辈,贾琰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道:“木已成舟,我看阿钊并不是那种喜欢同兄长争锋的,你也放宽心,只要你考出来,万事无忧。”

    唉,孙钟低沉的叹口气,继而挂起笑容:你说的也对,秉持本心罢。

    都说多子多福,送走孙钟,贾琰叹息,还真是各有各烦。

    五月之后,孙钟也不上门了,贾琰也不再去梁府,以免被人说嘴,亲友们都让贾琰专心备考。林海弄来了这次会试主考—新任礼部尚书陆泰清喜欢的文章,和陆子悟曾经的闱墨给贾琰参考。每次等待考试的时候,日子都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会试之期。

    八月初八,贾琰准备好东西提前入场,八月的京城可不比金陵,早晚着实有些凉的。舅父舅母为他准备了不同于乡试的东西,毡子斗篷是必要带着的,还有就是不怕凉的干粮点心、所幸贡院里头会供应绿豆汤和热水,还准许考生自备铁皮炉子和碳,总算能熬过去。

    天子脚下嘛,要是出了举人们因为饮食不当而被迫离场,的确不美,这又是庆贺皇帝即将到来的甲子生辰的恩科。

    马上就要熬出头了,贾琰前一天晚上根本没睡好,不止他没睡好,黛玉也没睡好。三更的时候,两个人还在院中踱步,丫鬟们也不敢拂小主人们的意思,由着两个人走出各自的院子,结果正好碰头。

    黛玉惊道:“表哥怎么不会去休息?明日就要入场了。”

    贾琰苦笑:“meimei不也没回去吗?来人,掌灯。”两个人干脆在丫鬟们的环绕下聊起天来,说话说到打哈欠才各自回院子。贾琰的心情倒是放松不少,想着黛玉俏脸微红说“兄长必定蟾宫折桂,我信兄长的本事!”进入梦乡。

    入场的时候,是沈忠、沈孝带着阿原、长生等一起送他过去的,沈家两个倒还好,长生简直全身都发抖:“大、大爷,眼看着就熬出头了,您一定能考上!”说着眼泪就要落下来,倒弄得贾琰哭笑不得,他哭什么呀。

    他笑着提着自己的东西经过验身,入了贡院,身侧都是各地的举子,身后都是各家殷切的目光。

    京城贡院里的号房倒是比金陵贡院略大些,也是刚刚整修过得,坚固结实,起码不漏雨。旁的贾琰全不在意,他只默默祝祷:父母在天有灵,请保佑儿子会试顺利,绝无意外横生。

    贾琰这次在玄字号二十八房,他一件一件的将东西从篮子和食盒里拿出来,今天还得吃晚饭,明日才是考试的正日子。用炉子煮了一些挂面,伴着些牛rou酱吃下去,胃里暖烘烘的贾琰归置一下炊具就将号房里的被褥放在脚下垫着,自己松开衣服盖上毡子睡觉了。

    次日辰时三刻,会试正式开始,其实同乡试一样,考的内容不过就是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在家备考的时候,梁子元也好、林海、孙高也好,都指点贾琰,四书五经都是背熟了的,五言八韵诗只按照他平素写诗依着题目规矩,踏实应付一首便好。

    最最要紧的就是策问,会试最后一场,贾琰听说了题目之后,同在场所有举子一样,倒吸一口凉气,本次会试的策问题目居然是“二”。

    没错,题目是

    第33章

    这科举考试到了现在, 考生们不怕出大题,也就是从四书五经整句截出来的,指向明确的大题目。怕的就是这种小题,半截不说, 一个字许有多种来头!

    就比如这“二”,论语中:“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是二、“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是二、“三分天下有其二”也是二、“赐也闻一以知二。”还是二。

    谁知道是哪个二?

    贾琰就知道, 虽然他和各号房里的同科一样倒吸一口凉气,可是心情却大为不同,旁人的心情大概是“天爷,这个题目难写!”

    伯衡大爷的心情是“天呐, 舅舅师叔伯押题压中了!”

    五月之后,梁子元曾经同林海、孙高见过一次,说起陆泰清的闱墨便是小题, 他当学政的时候也喜欢出小题,特别喜欢。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所以会试他也未必会改弦更张。而且小题原较大题难写, 于是他们着重训练贾琰多写、多分析小题的写法。

    小题的题目毕竟还是有迹可循,比如现在,只有“二”,那必定是**断句。如此, 就只有一个解释, 这个二, 并不是截题, 而是某个**的“二”。

    这必定就是“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中的首字。

    既然知道了出自哪句话,就要分析题目了,大题倾向于朝廷奏对问策的路子,而小题倾向于修身格物的本领。贾琰铺开草纸,研究考试多年的石鼓书院大儒梁子元告诉他,陆泰清喜欢破题写的惊艳、束股干脆利落的文章。

    就按照这个写法,贾琰写了几次破题,又想了如何结尾束股,满满地写了两大张纸才放下笔。然后吃了烤饼夹着酱牛rou,就着挂面rou酱、又喝了热茶。将草稿放好,吹灭蜡烛,他得先踏实睡一觉。睡好了,才能写一手好字将文章腾到试卷上。

    贾琰觉得,这次的文章他是尽了全力,大概殿试也不能写的更好了。

    八月十六出考场,这次连许直同梁家大爷梁宣都来了,亲自将贾琰送回林府。待贾琰洗过澡、略吃了些rou粥,缓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晚间,林海同梁子元,本该在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