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经典小说 - 汴京生活日志在线阅读 - 汴京生活日志 第67节

汴京生活日志 第67节

    于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他们大大小小几十号人,穿戴一新, 整整齐齐走在希望的田野, 哦不,是走在回乡的小路上。

    沈丽姝如愿以偿坐在驴车上晃晃悠悠, 小伙伴们则散落在她周围, 又蹦又跳好不热闹。

    又是一次从未感受过的全新体验。这么多人唯独自己享受着贵宾一般的待遇,沈丽姝自己是丝毫不心虚的。

    前几天才发了工资,她承认自己的小金库又丰满起来了, 在老沈家一举超越堂姐青娘、重新登顶成为首富, 可是小伙伴们也不差啊, 在场有一个算一个, 谁不是腰包鼓鼓?花不到一百文钱享受滴滴打驴、直送家门口的快乐, 完全没压力。

    给她赶车的大叔说了, 两百斤以内的重量不用额外加钱, 小伙伴们还可以三三两两拼车, 那打个车回镇上只花几十文, 不要太划算。

    可惜小伙伴们一毛不拔,根本不考虑坐车,那就不能怪她单独享受vip待遇。

    谁让老爹帮她充值了呢。

    只是吧, 路也不是他们家开的,来来往往的行人,经过时都要对她这位尊贵的vip行注目礼。

    这其中还有镇上的老乡, 或是认识老爹的, 不但毫不避讳的围观, 寒暄过后还总要关心的问她爹, “车上是你们家姝娘吧,瞧这小脸白的,身子不舒服吗?病了还要坚持回去扫墓,真真是个有心的孝顺孩子,还是沈押司你们有福气啊。”

    沈丽姝:……

    老爹可以面不改色跟人寒暄,沈丽姝可受不了这委屈,只是坐了下驴车,她天生丽质的小脸就变成了病怏怏,传下去就该不久于人世了。

    可是让她放弃坐车,跟大家一起徒步也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沈丽姝只能多拉几个人下水,分散一下吃瓜群众的注意力。

    帮人等于帮己,古人诚不我欺!

    她开始挨个邀请小伙伴们上车同游,遭到了无情拒绝,就连她那看起来颇有些柔弱的娘亲,脚力也相当了得,步行半个小时仍脸不红气不喘,还叫她别折腾了,“你就带着小弟好好坐车,车上还放着不少行李呢,都是你们自己用真金白银买来的,可别上蹿下跳的,把谁的包袱给弄掉了。”

    “哦。”沈丽姝的计划失败,还被亲娘训了,也不敢再折腾了,索性抱着小弟弟往后一倒,整个躺在板车上。

    两眼一闭,世界安详。

    驴车晃晃悠悠往前驶去,沈丽姝躺着躺着,便不小心睡过去了,直到正式踏入通许镇的地界,周围开始出现了宅子,认识他们的人也多了,络绎不绝的招呼寒暄声钻进沈丽姝耳朵里,她才悠悠转醒。

    打着哈欠从车上爬起来,沈丽姝才发现四周围满了人,有热情好客的乡亲们,也有沈家和徐家的人。

    好家伙,热闹程度快赶上集会了。

    本来这些人亲亲热热跟沈家旺夫妻寒暄,也有好奇跟小伙伴们打听城里生活和工作情况的,沈丽姝发出动静,人们的视线便纷纷落在她身上了,有个眼熟但是沈丽姝叫不出名字的大婶,便熟稔的打趣着,“哟,姝娘醒了呀,睡得跟小猪似的,还以为到了你们姥爷家你都醒不来,到时候就要叫你爹娘抱你进屋喽。”

    他们刚才都听沈押司说了,此行回来给老爷子和祖宗们扫墓,要留下住一晚,明儿祭拜完先人再回城,因着两个孩子在老丈人家住着,回来就决定先去徐家了。

    大婶们心想去了老丈人家,今晚还不得就歇在那里了?

    这个行为放在别人身上肯定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夫妻俩都要被乡亲们戳脊梁骨的,不过沈家旺做出来,反而让他得了一些好评,毕竟他既已被过继,无论沈老爷子在不在世,他对待沈家就得把握好分寸,关系不能太远了,毕竟沈爷爷沈奶奶还在世,生养之恩不能忘,该为生身父母敬一份孝心的;但是更加不能太近了,老爷子去世前,城里的宅子、衙门的工作都留给他了,掏心掏肺,对亲生的也不过如此,倘若沈家旺占尽了好处,却拍拍屁股跑回去孝顺亲生爹娘,乡亲们看在眼里,也要为故去的沈老爷子感到不值了。

    但沈家旺这些年就做得很好,哪怕是这大半年,听说他们家姝娘把老家的表哥堂哥们,挨个扒拉进城里去赚大钱、过好日子,可明眼人也都看得出个远近亲疏,老徐家还是要比老沈家更亲近的,否则沈押司怎么宁愿把儿子放在老丈人家,都不送去孩子亲爷奶家里?

    老沈家说是姥爷家有年岁相仿的表兄弟陪着玩、孩子们更乐意在姥爷家的理由,他们一个字都不信,纵然是孩子们自己喜欢,沈押司可是做父亲的人,他若是有送儿子去爷奶这份心,会没有办法吗?

    说到底还是更信任老丈人吧。

    还有徐老二干的那份活儿,恐怕也比所有人加起来都更重要,采购货物以及联系供货商,都要他出面,这分明是东家或重要心腹才有的待遇,可沈押司父女甚至连个监督牵制的人都不安排,就这么放心让徐老二全权负责,可见是多么的深信不疑——是的,沈押司父女。

    老徐家和老沈家传出来的只言片语,把他们家姝娘夸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但在乡亲们看来,这小娘子容貌气度和谈吐确实有些不凡,接触过的都是她会有大出息,应当不会有假,可是那两家传得也太夸张了,一个未出阁的小娘子,最多聪慧灵秀些,难道还能上天不成?

    他们那赚钱的营生,指定是沈押司在背后出谋划策,才能搞得这么红火。

    沈押司不愧是沈老爷子亲手教出来的好儿子,年纪轻轻已有如此城府和谋划,真叫人甘拜下风呐!

    一旦接受了沈爹是大魔王的设定,再从城里传出什么瓜,乡亲们都觉得充满了沈押司的手笔,同时也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自得,透过伪装看到了事情的本质,他们也不是让人随意糊弄主儿。

    然后越发对这个判断深信不疑。

    于是一不小心,沈押司就成了那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佬。

    再看他这滴水不漏、一举一动叫人挑不出半点错处的处事方法,乡亲们只觉得心服口服,不愧是沈押司,让很多人进退两难、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关系,到他这里只需四两拨千斤,轻易化解,既让两家人都满意,又没乱了伦理规矩,同时还在乡里得了好名声。

    大部分人都觉得已故的沈老爷子还是有后福,半道认的儿子知恩图报,这才是真正的后继有人。

    听说就连沈氏族中的长辈,也有公开称赞沈押司至情至孝的。

    总之,打趣的大婶提到他们去徐家只是顺口,并没有阴阳怪气的意思,其目的只为了调侃沈丽姝。

    她过了个年,虚岁就十一了,已经是个可以相看人家的大姑娘。

    什么睡成小猪,被爹娘抱回家的,大姑娘可不得这种话。

    因而大婶说完,众人全都好整以暇的看着沈丽姝,等着瞧她娇嫩的脸上泛起灿烂红霞。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沈丽姝压根不走寻常路,清醒后她只摸了摸嘴角,确定没有睡得口水横流,她就彻底放心了,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

    丝毫没有搭理众人的意思。

    一觉睡到目的地的感觉真好,要不是这么多人盯着,以及怀里睁着眼睛却不吵不闹的小朋友,她都想伸个大大的懒腰来表达此刻的愉快了。

    没看成戏的大叔大婶们显然被她笑得莫名其妙,但还没来得及深究,又被沈家旺及时抛出的话题引走了注意力,也就忽略了姝娘非但不脸红心跳,甚至这会儿醒了,还理直气壮坐在驴车上,宛如尊贵的老佛爷一般,笑看别人在四周步行追随的坦然表现。

    沈丽姝确实理直气壮,距离徐姥爷家还有几分钟呢,他爹花了钱的,何况连赶车的大叔也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始终跟着队伍匀速前进,她为什么要喊停?

    她重新调整了坐姿,宛如女王出街一般昂首挺胸。

    可惜威风不过一秒,又被徐二舅调侃了,“姝娘啊,坐驴车感觉怎么样,下回进城还要坐车吗?”

    之前沈家旺表示要给沈丽姝叫车,徐二舅就在场,当即表示不花这个冤枉钱,只要姝娘需要,他随时把家里的驴子牵过来,不过没能说服妹夫,徐二舅便退了一步,坚持揽下包送业务。

    不过徐二舅刚才听他妹小声说了,姝娘回来一路被人围观,小娘子脸皮薄挂不住,可能有其他想法——沈徐氏本意是想让徐二舅注意点,别瞎戳孩子的玻璃心,却不想他笑得好大声,千载难逢啊,从没见过外甥女窘迫的样子,因此找到机会就来看热闹了。

    然后他对上外甥女美滋滋的小脸,“可以啊,不过二舅能不能帮我在车上垫个褥子或稻草,光秃秃的木板,躺久了有点硌得慌。”

    徐二舅:……

    半响后,他高高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我外甥女,会享受,行,明儿给垫个褥子,让你舒舒服服睡进城。”

    看着二舅被自己感动到五体投地的样子,沈丽姝也骄傲叉腰,不愧是她~

    晃晃悠悠来到熟悉的院子口,沈丽姝才依依不舍的结束今日份女王体验卡,老实从车上下来,看着小伙伴们兴致勃勃去车上翻找自己的行李。

    到了镇上,大家就要带上包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尤其是王武和张彬等人,通许镇离他们家还有长短不一的距离。

    还好他们的父亲叔伯们,已经提前得到通知,都早早来镇上等着接孩子回家了,虽然还要继续赶路,是有些辛苦,但是看到最亲近的家人,小伙伴们不由都露出了欢喜的笑容,带上自己买的东西并各自道别,就迫不及待投入家人的怀抱,离开的背影都透着股雀跃。

    沈丽姝他们在院门口目送过小伙伴们,才转身进屋。

    她娘之前说他们真金白银买了不少东西,其实自己也没少买,毕竟两个好大儿还在娘家,难得回来探亲,怎么能不给他们带东西?

    沈徐氏这半年可能是受沈丽姝的影响,也可能是帮着打理后勤工作得了工资,且连她的待遇也跟着孩子们水平上涨,每个月也有一二两银子,俨然是家庭妇女中的高收入人群,这次回来除了给娘家婆家和林举人家带的礼物,以及孩子他爹叮嘱过要敬给老爷子的好酒外,沈徐氏还斥巨资给大弟二弟买了不少文具,以此鼓励他们努力进学。

    只是沈徐氏画饼计数还不够熟练,没讲究好时机,把文具和零食衣服放在一起,傻子都知道做选择了,小老弟只顾捧着衣服点心美滋滋,一个眼神都舍不得给文具们。

    这新衣服倒也不是专门为大弟二弟准备的。

    沈丽姝之前就承诺每个季度发两套工作服给员工换洗,这个发放标准当然是跟着季节走的,清明节左右才算正式开春,可以换下厚重冬衣,改穿更舒服轻便的薄衫了,于是提前近一个月,托她娘买了料子准备剪裁缝制。

    当然,沈徐氏平时管理后勤工作已经很辛苦了,沈丽姝怎么也不能让她娘一口气给他们缝几十套工装,所以是拜托她娘去买了好一些的料子,再出面请街坊邻居中手艺好的妇人来做衣服。

    他们按市价出手工费。

    数量这么大,出钱找人做,仍然要比直接买成衣划算很多。

    沈丽姝觉得她跟她娘之间,毫无疑问是她娘更了解相处十年的街坊邻居们,请她出面更合适,然后就直接把经费拨给她娘,她什么都不管。

    这个过程中,沈徐氏还要负责中途盯工,最后交货更需要严格把关,质量不达标可不能付钱,也是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工作量,但神奇的是,自从接手这份工作,沈徐氏每天神采奕奕,明明还是那个贤惠温婉的家庭妇女,身上竟然偶然会流露出一两分属于事业女性的利落劲。

    与此同时,沈徐氏的人缘也前所未有的好了起来,街坊邻居们知道他们家人多口杂,不方便招待邻居串门,于是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要叫上沈徐氏去他们家瞧瞧。

    沈丽姝觉得她娘都快成为金柳巷里的明星人物了。

    徐女士乐在其中,召集她以前凑一块做针线的朋友们给他们家姝娘缝衣裳的同时,自己也下了个单,给两个大儿子各做一身读书人穿的青衫。

    大弟二弟果然爱不释手,一试穿到身上,就舍不得脱下来,沈徐氏让他们试试只是为了看合身与否,发现还算合适,也就满意了,冷酷无情要求他们立刻脱下来,“这青衫是专门做给你们念书穿的,你们这两日不念书。不过急什么,赶明儿不就穿上了?”

    沈进殊早在他娘伸手之前,就一把蹿到了阿姊身边,紧紧挨着她。与其说是寻求阿姊的庇护,不如说他趁机争宠,他可没忘记阿姊是一路抱着小弟来镇上的,哼,不听话的臭弟弟。

    要不是自己正式进学了,沈进殊这会儿也要往阿姊身上爬,但现在必须遵守老师的教导,他只能紧紧贴着阿姊,仰头向娘亲抗议,“老师在家过完清明,就要带着师兄们进京,我们好久都不能穿新衣了吗?”

    沈家旺才跟岳父岳母寒暄完,正准备带妻儿去沈家拜见长辈,听到这话惊诧回头:“怎么回事,林举人也要举家进京了吗?”

    不只是他们,就连徐姥爷他们也面面相觑,紧张盯着孩子们,“不是,这么重要的事,”

    大家显然很担心小朋友们才上学没多久,又要成为失学儿童。

    沈丽姝看看他俩、尤其是连大弟也丝毫不紧张的神情,就觉得大人们应该是想多了,她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齐孔目说,他们亲爱的秦叔叔二月份会试结束,成绩已经出来,榜上有名,且名次也是中等偏上,按说一个进士及第跑不掉了。

    不过在杏榜正式发放之前,就不算尘埃落定,所以秦家包括其他榜上有名的贡生,也都没有大肆张扬,而是继续闭门苦读。

    本朝杏榜历来都是三月十五那日,一甲进士簪花戴帽,官差开道,打马游街,乃是汴京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保留节目。

    三月十五张榜,那殿试应该就在这之前。

    沈丽姝很难不猜测,林举人选择此时进京,是为了亲身感受殿试以及游街的盛况。

    家里其他人不知道秦叔叔成为贡生的好消息,她爹却是知道的,这个时候完全想不起来,只能说关心则乱吧。

    老爹嘴上不说,心底应该比谁都更重视弟弟们的科举。

    沈丽姝这么想着,她大弟比二弟慢了半拍,但也不着痕迹退到她身边,牢牢霸占她的左手,然后才开口解释道:“老师说他有友人参加今次会试,有幸榜上有名,过些时日就要殿试,他想提前进京为友人庆贺。”

    果然如此。沈丽姝表示放心了,安静听着长辈们详细询问其中细节,比如林举人要去多久,带了哪几位师兄,剩下的他们哥俩怎么安排云云。

    她简直越听越羡慕,原来这已经不是林举人第一回 外出访友了,上个月他老人家出了两次门,一次时间长,足足五天,单人赴宴谁也没带,那几天小老弟们都是跟着他们的师兄自学;而另一次则是去邻乡拜访一位同窗,不是很远,林举人顺手带上了最小的弟子,也就是沈进殊。

    此时小朋友高高抬起脖子给他们展示玉坠,一脸骄傲如小公鸡的模样,“这是老师的同窗送我的见面礼,是不是很好看?”

    等大家欣赏完了小家伙的玉坠,沈文殊才适时的把话题拉上正轨,“这回师兄们也跟着去京城,老师说我们留在镇上,怕也不会乖乖读书,便让我们也回家去,日后友人金榜题名摆宴庆贺,时机合适也可以叫我和二弟同去。”

    长辈们都在为林举人有这样牛逼的人脉而兴奋,喜气洋洋讨论起了林举人的好友金榜题名后就要做官,可以如何如何关照故人的话题,只有沈丽姝在真情实感为林举人说走就走的潇洒生活而泪流。

    万万没想到,她累死累活也没有过上的幸福生活,已经有人享受得彻底。

    可恶,等她实现财务自由,也要这样满世界的浪。

    被这个话题耽误了些时间,等沈家旺拖家带口去老沈家的时候,已经到饭点了,于是一家六口留在沈家吃的午饭。

    按照传统规矩,扫墓是一定要为先人敬酒的,所以不仅沈家旺特意买了好酒回来,老沈家也备足了,兄弟几个难得如此整整齐齐,于是中午就开了一坛酒喝上了,边喝边聊,中途还不停有沈氏族人或长辈加入,越吃越热闹,一顿饭吃到了下午三四点。

    正好让沈文殊和沈进殊有充分的时间,向兄弟姐妹们展示他们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青衫。

    是的,哥俩还是如愿以偿穿上了新衣服,美了大半天,然后一回到徐姥爷家,就被勒令换下来了,因为徐大舅节前放假了,今晚就要煮沈丽姝心心念念田螺鸭脚煲,这道菜浓油酱赤,吃起来很容易弄脏衣服,沈徐氏怕大弟二弟的新衣服沾上油渍洗不干净,岂不是报废了。

    有了美食这根胡萝卜,小朋友们终于被说服了,配合的换上旧衣服,然后和哥哥jiejie们一起蹲在厨房看徐大舅表演。

    这里不可能单买鸭脚,所以田螺鸭脚煲改成了田螺鸭rou煲,两只大鸭子,六七八斤田螺,沈丽姝专程带回来的调料,以及徐大舅娴熟的厨艺,造就了一锅鲜香扑鼻的田螺煲,大人小孩埋头苦吃,也足足干了一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