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清穿成康熙表妹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5

分卷阅读125

    敢怠慢,这些日子已经将事情解决。淑慧长公主听得点点头,也不过问玄烨究竟怎么解决的?

    “你们先回去。”家常话都叙完了,太皇太后让淑慧长公主和皇太后回去,淑慧长公主是不愿意的,再不愿意接收到太皇太后警告的目光后,也不得不乖乖的退下去。

    皇太后对朝廷的是一点想打听的意思都没有,太皇太后的话她奉若神旨,所以太皇太后才一说,皇太后即站了起来,这就准备离开。

    玄烨和明夷恭送两位长辈,淑慧长公主一步三回头,却无一人想留她。明白这个现实,淑慧长公主显得气呼呼的走了。

    太皇太后看到这样的淑慧长公主,心里亦是莫可奈何,都说好奇心害死猫,淑慧长公主那个脑子知道事情太多,反而越理不清楚,越是理不清淑慧长公主越想理清。恶性循环,还不如少让她掺和这些事。

    屋里伺候的人都被打发出去,只留下一个苏茉儿。明夷不受影响的吃着水果喝着茶,淡定的压根没把她引起的轰动当回事。

    玄烨在心里暗暗一叹,虽然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明夷的稳重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

    “这回的事情皇上怎么看?”太皇太后心里有数,想让明夷开口是不可能的,玄烨是皇帝,总得给他个台阶下。

    看来看去也只能是太皇太后主动问起情况。玄烨闻之答道:“我想知道明夷的本意?”

    事情是明夷惹起的,明夷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玄烨想亲耳听到明夷回答。

    喝着茶的明夷突然被点名,缓缓的放下茶杯,“我只想讨一个公道,也为那些因为无权无势失去要求公道的人讨一个说法。”

    玄烨扬扬眉问,“仅此而已?”

    “期间顺便看看大清到底有没有王法,大清的官吏究竟都是什么样的官吏。皇上以为这些人该不该罚?”明夷敢做也敢坦然承认她的心思,“官场黑暗,百姓无处申冤,这些大道理我在奏折中写得很清楚,无须再提,眼下皇上是怎么想的?”

    明夷的心思敢明明白白的告诉玄烨,玄烨的心思呢。

    “牵一发而动全身。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玄烨这样说话,明夷不屑的嗤笑,“为什么不是你们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出言就是讥讽,太皇太后轻咳一声,提醒明夷注意言辞,吵架是吵架,不过更是为了达到目的。

    “皇上想让大清变成什么样子,就按照这个目标行事。你想要官员变成什么样的,对官员的要求当明明白白的说出去,一旦有人做不到,官也就做到头了,不好吗?”明夷接受太皇太后的相劝。

    也对,她只想达到目的,现在玄烨心中尚未最后做下决定,天平往哪边倒,还是未知之数,这个时候的明夷应该尽她所能的让玄烨站在她这一边,虽然这一巴也是抽在玄烨的脸上,你能做得不要脸,还不许人骂你不要脸?

    玄烨拧紧眉头,似乎在思考明夷算是给出解决的办法是不是可行。

    “监察之制必须要有,这一次的事情皇上还看不透?大清的官员,官官相护,各怀鬼胎,如果不整治官场之风,皇上想过就算平定天下,大清能不让这些蛀虫毁掉吗?”明夷给玄烨讲道理。天下是谁人的天下,那些官员当官又是为了什么?

    玄烨要是顾及这些当官的人,反而不在意天下百姓的生死,长此以往,官逼民反,不是说说而已。

    有些话不是谁都敢说出口,明夷并非在危言耸听。而是真真切切再继续任由那些人肆意妄为下去,早晚有一天要出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皇上若是看到大清的问题,知道八旗的诟病何在,却依然当做看不见听不见,只会助长他们的威风,长此以往江山必将覆灭。”明夷劝谏玄烨,无非是让玄烨早下决定。

    能够抓住把柄不容易,抓住那么多人的把柄更是不容易,如果今天的事情,玄烨不严惩以待,所有人都会知道大清的律法,对于八旗子弟来说形同虚设,只会助长八旗子弟的气焰,接下来他们会更加为非作歹。

    一个瓜尔佳成保不重要,若是天下有无数个瓜尔佳成保,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这才是最让玄烨不能忽视的问题。

    玄烨听进明夷的话,目光落在太皇太后的身上,“皇祖母。”

    这么多年来,玄烨习惯向太皇太后问政,朝中的大小事务,玄烨从来没有避讳过太皇太后,很多时候太皇太后一番点拨,能让玄烨茅塞顿开。现在玄烨一时无法做下决定,顾及的是此事若是展开影响巨大,到时候会造就什么样的局面,玄烨不能确定。

    “皇上。你想成为一代明君,你想开创一代盛世,朝臣不好要敲打,八旗子弟不好也该惩治。这是汉人的天下,我们满人想要坐稳就得考虑更多。更应该把自己当成和他们一样的人,急人之所急,忧人之所忧。这是作为一个帝王应该做到的。”很显然,太皇太后赞成明夷的意见,也觉得现在的大清需要整顿,八旗子弟更该教训。

    玄烨听明白,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如此孙儿要多做准备。”

    “这是一个好机会。”太皇太后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提醒着玄烨。

    玄烨想起明夷在乾清门前另外提及的一件事,一件被人忽略的事情。

    “收拢人心。”玄烨接过太皇太后的话,太皇太后点点头,“不错,收笼人心,你得让天下人,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看到大清是有律法的,你的心中怀有百姓,也怀有天下。就算是曾经为你打下这片江山的有功之臣,一旦他们触犯法律,一旦他们危害百姓,你也会严惩不怠。”

    “都说我们是蛮夷之邦,你总要向天下人证明,你有不逊于任何历朝历代帝王的胸襟,也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饱读诗书的人认可你,也才能让天下人认可你。”

    太皇太后的话,令玄烨一下子意识到究竟他最重要最应该在乎的是什么。

    八旗子弟有多少人?天下有多少读书人?又有多少百姓?只要想清楚这些问题,自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决定。

    “所谓的监察制度,你是认为现在的御史不够资格,那么又应该怎么样?”玄烨解决了一个问题,还有别的问题。目光落在明夷的身上,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之前明夷说起过这个问题,现在问的自然也只能是明夷。

    “登闻鼓,肺石,皇上为何不效仿武周时期的上告政策,凡有百姓蒙冤者,官府不予受理,可以直接上达天听。”其实在大清之前,很多王朝为了广开言路,早就想出无数的办法,而且是明显有效的办法。

    玄烨迟疑着,明夷再道:“天下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官员。只凭朝廷一方监督是很难完全知道所有的问题,倒不如让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