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我是反派他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4

分卷阅读244

    他们就吃了教训。

    苏灵儿在家里待着,无所事事,不能出门,每天会定时去松涛院写作业,听见下人们的议论后,立刻禀明苏湘玉,发卖了一批下人,狠狠地收拾了他们一顿,给他们长长记性。

    苏家平静了许多。

    不过,前院和外院的下人好震慑,兴华院的人却不好弄。

    因为苏老爷和苏夫人看不起季修,经常当着苏湘玉的面就出言嫌弃季修。有他们做示范,兴华院的下人们对着季修自然也十分不屑。

    苏湘玉对此十分反感,脸色不好看,却又不知道如何向爹娘说明白,让他们约束下人,别再这样放肆。

    苏家是商贾之家,不如名门大族的地位高,越缺少什么越稀罕什么,苏夫人年轻的时候去过一次九江府,觉得世家的规矩森严,是立家之本,回来后立刻跟风学了起来,导致苏家的规矩越来越古怪,越来越严苛。

    到了苏老爷和苏夫人退居兴华院,兴华院更是成了整个苏家地位最高的院落。

    连苏湘玉这个家主,也不好训斥兴华院下人。

    苏湘玉和爹娘暗示了几次,让他们管束下人,可是苏老爷没有精力管,有精力管的苏夫人却觉得不算什么。

    “说两句怎么了?他耽误你十五年的时光,连生个孩子都帮不上忙,还想我对他有好脸色?”

    苏湘玉噎住,不知道怎么说了。

    生孩子多痛啊。

    当年生苏灵儿的时候,她被吓到了,压根就不想再生第二个,所以特意避孕,这才是十几年来她始终没有怀孕的原因。

    没想到爹娘却将这份责任记在了季修头上。

    她心里有点不舒服。

    当年是爹娘亲口告诉她,女子没有什么地方不如男人,要为她立女户,让她继承苏家。

    现在她以女子之身,将苏家打理得妥妥当当,还选定了下一任的继承人,爹娘却嘀咕着要她生个男丁。

    难道他们已经忘了一开始的初心了吗?

    苏湘玉心里不舒服,脸上便显出了几分,垂着眸不说话。

    苏老爷和苏夫人身为长辈,近些年养尊处优,从来只有别人看他们的脸色,从没看过小辈的脸色,压根没有注意到苏湘玉的心情。

    这时候,却有一只娇小的手抓住了她的手心。

    苏湘玉抬头,原来是跟着她来兴华院的苏灵儿。

    看见苏灵儿面露担忧,她的心里忽然好过了一些。

    她的女儿这么优秀乖巧,就算爹娘变心,非要她生,她也不会再生了。

    以前什么事没有,做个娇小姐,生孩子都像是走鬼门关。

    现在她成了苏家的家主,还要分心cao劳家业,万一有孕,岂不是更加cao劳?

    爹娘总是想着多子多福,却不想想生孩子多么辛苦,生出来之后又怎么办。

    府里的下人多,可是也不是每个下人都能帮忙教养孩子,爹娘每天躲在兴华院里偷懒,连苏灵儿都不怎么上心,哪里知道她的为难。

    她手上唯一得用的,也只有一个奶娘。

    可怕的是,奶娘到了年纪,马上要告老还乡回去颐养天年了,到时候她手上更加无人可用,所以不论爹娘怎么说,她这辈子都不会再生第二个孩子了。

    这也是她那么用心教育苏灵儿的原因。

    其他人还期盼着下一个男丁的出现,只有她,已经将苏灵儿视为板上钉钉的下一任家主。

    当然,这种话,只能在心里想想,千万不能说出来,要是苏老爷和苏夫人得知真相,一定会闹得很难堪。

    苏湘玉心里恼怒又无奈,对着苏老爷和苏夫人也没有了说话的心思,陪着用完一顿饭,便找借口带着苏灵儿一起告辞了。

    苏夫人还觉得奇怪:“怎么今天走得那么快,还没说几句话呢。”

    苏老爷无奈地看着这位被他保护得太好,性格单蠢直接的老妻,有心想说一句,可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叮嘱她:“以后别在灵儿面前说这个事。”

    “什么事?”苏夫人愣了愣,很快回过神,有些恼怒,“想要一个男丁传家不是正常的吗?我承认了灵儿的地位,也答应如果一直没有第二个孩子,苏家交给灵儿也行,这还不够?”

    苏老爷叹息,想要拉着她好好说明白,可是有心无力,病体沉疴,实在没有那个精力,只能放弃。

    老妻在后院待了一辈子,没有妾室闹心,没有庶子庶女惹人厌,骄傲了一辈子,三两句是劝不动她的。

    只能让她自己吃点苦头,才会长长教训。

    当然,苏老爷看得明白苏湘玉的想法,对待季修的问题上,却还是不以为然。

    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为女儿挑选了这样一个赘婿。

    ……

    赶路五天,季修带着下人和行李赶到了九江府,找了个城里最好的客栈入住,安心准备乡试,完全不知道苏家的风云变幻。

    若是知道,他估计也不会生气,只会淡淡一笑,等着用乡试的成绩来狠狠打脸他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在客栈休息几天后,八月九日,乡试开始了。

    季修身为经历过四次乡试的人,对乡试的流程再清楚不过,一点也不显得慌乱。

    考试共考三场,每次三天,中间休息两次。从八月九日进考棚,一直到八月十七日出来,一共需要考九天。

    九天时间说长不说,说短也不短,鉴于乡试考棚的条件,对大部分书生来说,这都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考验。

    季修就不担心这个了,他特意锻炼过,自信自己比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强太多。

    而且他早在家里就准备好了大部分需要用到的东西,做足了充分的准备。至于另外少部分东西,因为保存的时间短,需要在当地采买,苏家不差钱,下人们尽心尽力,一切都用了最好的,更是让他如虎添翼。

    不得不说,对于参加科举的考子们来说,家里条件富足一些,真的太重要了。

    也难怪有不少农家子受不了苦,得中秀才后,便立刻迎娶商户姑娘。

    八月九日一大早,季修提着考篮,考篮里装着考试所需要的文房四宝和食物、短衣、五更鸡等等物件,经过搜身,排队进入考棚,找到自己的位置,简单地将号房收拾了一下,安心等待考卷发下来。

    考卷发下来之后,他先看了一遍,对题型了然于胸,提笔开始在草稿上整理思绪。

    一开始先做简单的题目,比如经义、经贴,最后在做比较难的策论。

    乡试的题目多,题型大,每一道题都需要耗费漫长时间回答,为了卷面整洁,还要在草稿上先写一边,然后再誊抄到卷面上,导致考试时间非常的紧张,许多考生都是不眠不休地作战。

    季修第一天也不小心熬了夜,直到有人走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