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清穿之皇太孙躺赢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5

分卷阅读155

    、住、用、玩乐……哪一个方面,都不得放松。”

    “臣遵旨!”

    在国内买卖关乎自己,在国外买卖关乎大清面子诚信信誉。大臣们可不想听到那些就喜欢“科学”的西洋人说,大清的东西不科学。

    制定严酷严密的律法,严查,严防,严格把关……一经发现,严厉处罚!

    大臣们行动起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大清的茶叶。大清茶叶不光大清人喜欢用,其贸易市场空前繁荣,遍布全世界,造假贩假方面也非常严重。

    二十年前开海的时候皇上规定,为了杜绝茶叶造假贩假现象,实行茶叶执照经营。从事茶叶经营的茶商,必须持有清政府颁发的“执照”和“商标登记”。

    要经过严格审查后方可获取茶叶出口权。

    地方官实行专人负责茶叶质量choucha,对茶叶的包装、品牌、质量……各方面进行彻底choucha,滚水泡茶亲自品尝,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该批次茶叶全部充公、报废……

    可就是这样,每一年都会查出来一些不法商人,总有人铤而走险以次充好,试图贿赂地方官等等,皇上对此深恶痛绝,这些商人在大清没有啥地位,可他们一出去,那就代表大清国!

    说实话,要不是乖孙儿……皇上真有打算过一些年就再次禁海。开海带来的各项问题太多太大了,皇上年龄大了,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了……

    这头,皇上领着大臣们,对大清的商人展开一系列严打,严厉查处任何不法商贩,特别是食品方面。

    京城皇城和内城的没有问题,城郊有小问题,县里有大问题……

    哪个摊贩的炸油条油五天不换一次,那油都黑亮黑亮的跟酱油一样,大臣们都不敢想象,这要是夏天苍鹰乱飞的时候……

    哪家酒楼说用的“东北大米”,其实是用的一点点普通东北大米兑的普通南方大米——老百姓花了钱吃了这般大米,还以为五常大米就是这么个味儿,那以后五常大米产量高了,谁家卖真的,还能卖出去吗?

    哪家猪rou摊上的猪rou不是新鲜的,还是病猪——大臣们更生气,病猪,病猪,人吃了就是人命关天,还可能查不出来死因!

    京城,天子脚下都这样,其他地方都不用查。

    一桩一桩,一件件,每个地方除了几家口碑好的,精心细作,厨房的环境也干干净净的,其余的……劣币驱逐良币,不法商法用低价吸引人,导致良心商贩都经营不下去!

    皇上和大臣们相对叹气——平时没有注意到这些,或者说,因为之前大清粮食不多,朝廷为了人能吃饱,潜意识里不敢大查。

    可是现在不同了啊。

    可爱的大清人,现在我们有了粮食了,要讲究起来了,要吃的干净、安全、健康、滋补……

    东北大米市场上应该是多少价格,新米和陈米各应该什么价格?东北大米掺江南大米应该什么价格?猪rou应该怎么分辨新鲜不新鲜?鱼类应该怎么吃?怎么选择……

    都来学一学哦。

    不要贪图小便宜,低价只能买到低价的食物、除非亲友,没有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银子!

    我们不能任由商贩们的恶行蔓延,我们要为了自己的饮食负责,要监督起来,要认真对待!

    我们也要自己的厨房干干净净的,有些食物时间久了不能吃就狠狠心扔了,万一吃出来毛病怎么办?

    我们现在有粮食了,不用藏着掖着储备粮食了,就吃一个放心坦然!

    大清的老百姓发现,自己活了一辈子了,吃都不会吃——哈哈哈,哈哈哈。

    男女老少特欢乐地跟着学。

    有那刚刚进学的小娃娃摇头晃脑地念“三代方知道吃穿……”被家里的长辈摸着脑袋笑:“将来啊,爷爷就等着牛娃的孙子送来的好吃穿。”

    各家小报都来报道,各家戏班子都来唱唱,老百姓听人说那真正的“东北大米”香得来——连稻杆子稻叶子都香气扑鼻,真正的香气扑鼻那一种,闻过就不忘那一种,都哈哈哈地笑。

    皇上和大清人保证:“东北大米明年开始销售,其实啊,将来大清的大米,都好。喜欢软的吃软的,喜欢滑的吃滑口的,喜欢香的吃香的,都喜欢的那就不同的米兑着吃……

    商贩至少要诚信地告诉人,什么大米什么价位……”

    “新米和陈米当然不同,不同地方也有略不同……买大米的人,要学着懂,要明白一个道理‘便宜没有好大米’,要支持诚信良心商贩,要打击以次充好的不良商贩,千万不要觉得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

    大清国莫名地,却又很自然地,就这么开始一轮生活大课堂,更有那大清的农户们,听着村里的老秀才一声声解释那些文章,目瞪口呆的,震惊啊。

    可了不得了,原来你们城里人天天就吃这个?这个俺们都喂鸡喂猪的,你们也要买?

    城里人:“!!!”

    可是农户们说的大实话啊,粮食和蔬菜水果都是他们种的,哪样好哪样不好,他们最清楚,他们吃的用的基本都是自己种的,自己做的,很少舍得花铜板买吃食,哪知道……哈哈哈,哈哈哈。

    城里人:“!!!”

    这个农户妇人“偷偷大声”说:“怪不得邻居家的小姑子嫁给县里,每年秋天都来娘家拉粮食,原来是……哈哈哈,我还以为这是小女子念旧,哈哈哈。”

    那个农家汉子愤怒的嗓门特大:“怪道皇上说商人jian诈,收了我们的大米掺和陈米一起卖,那买的人不都说是俺们米不好?俺们的米哪里不好?白花花的大肚皮的新鲜!”

    还有那农家的小娃娃好奇地说:“城里人买大米,都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就买?”

    城里人:“!!!”憋气啊。可他们不能把火气发在农户人身上啊,两下比较,不管农户还是城里人,都愤怒商人的行为。

    商人们:“!!!”

    商人们也喊冤啊。除了一些真正的不法商贩,有些商贩说出心声:我们也不想这么卖啊,可你们就喜欢便宜的,还要好的,我们又不做亏本生意,当然只能哄着你们……

    我们要实打实地卖,你们就去买便宜的,那还有什么生意?

    大清人闹闹哄哄的,各有各的理儿,各有各的委屈。

    民间的纷争朝廷只稍作引导,自是不插手。皇上和大臣们叹气:“这还是大清人安全感不够,不够开化导致,任重道远啊。”

    大臣们也叹气。老百姓经历大饥饿大乱世的磨难,扣扣索索的习惯了,除了大富人家,平民百姓什么都减省着,都觉得能吃就行,这只能靠时间去改变。

    有鉴于大清人这算是一朝“暴富”的现状,皇上吩咐太医院的人,太医们也乐得教导大清的百姓怎么吃,怎么穿,还分享“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