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同人小说 - 【子非鱼】荀彧X刘备(三国同人,长篇连载,剧情向)在线阅读 - 第九十八章 惊天密谋

第九十八章 惊天密谋

    第九十八章 惊天密谋

    他们彼此静坐在地上,谁都不敢开口。剧烈的痛苦如同河水一般在身体里流淌,往事一幕幕在刘备脑海里回现,二人相处的一点一滴如同雨水缓缓沁入心田。那时候刘备还是曹cao派来的探子,为他打探许昌城里是否有人对他不满,看看是否有人会因为一个颇有威望的刘氏子弟出现便想谋夺曹cao的权势和性命。刘备感到很屈辱,但又无法拒绝这样的任务,只能一个个去监视、查探,这其中也包括颍川士人的领袖荀文若。

    荀令君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或许是为了保全家族,或许是为了平定天下安定万民,所以他才没有反对屠城,所以才作为一个旁观者对一些眼前的罪恶视而不见,总之他的初衷一定是好的,毕竟他有着圣人般的胸怀。但是亲耳听到荀彧承认自己也屠过城后,刘备的心像是被人生生扯碎了,一阵浓烈的落寞几乎将他淹没。不管刘备怎么在荀彧面前张牙舞爪、破口大骂,本质上都是因为刘备相信荀彧是个好人,相信他听到这样的辱骂会痛苦、会难堪;就算刘备觉得荀彧是个麻木怯懦的人,也相信他内心深处还残有良知……只是这一切都是刘备一厢情愿的猜想,荀彧心中只怕已经没有什么良知,所谓忠臣的名头也不过是个遮羞布罢了,用来掩饰他的罪孽和羞愧。除了长得好看一些,他和曹营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不值得刘备多看一眼。

    把他忘了吧……刘备心里偷偷叹息着,好看的人多得是,不差这一个……他偷偷瞟了荀彧一眼,见他神色凝重,心中不免多了几分缱绻和愁思。文若和别人还是不一样的……刘备心中轻道,至少,他愿意放我离开……

    其实刘备也想过,身处在这个乱世里谁都身不由己,没有谁能在出人头地的同时还能真正做一个好人。为了救出被吕布掳走的妻妾,刘备自己也亲眼目睹曹军暴行不敢反抗,如今想方设法出逃,也不过是因为对曹cao卑躬屈膝顺从到底换来的信任,不能责备他的手下都是恶人。但荀彧这个人很奇怪……作为旁人眼中算无遗策的奇谋、镇守朝廷的尚书令,他似乎对任何的暴行都无动于衷,却又时常展现出忧郁和绝望的神色。像是外表完好无损的花朵,内里却腐烂了个透彻,在至暗的深渊中无望地过活。

    他本该是山林间的清风,浅滩上的闲云野鹤,总之是一些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东西,绝不会让人联想到黑暗。但是此时此刻,刘备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荀彧就是黑暗的一部分。他的灵魂不见天日,躲在尚书令的壳子里不肯出来,只不过是因为他需要这样的道义去承载罪恶,需要谦让、需要极好的名声装饰一具华丽的空壳。

    是在战争中留下了精神创伤吗?刘备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十余载,也有中创佯死的时候,也有抛弃妻小的时候,也有手下劝谏刘备劫掠百姓填饱肚子的时候。那些时候刘备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饿死的饿死、逃亡的逃亡,看着妻妾被抓走无能为力,也没有下定决心劫掠平民。他又何尝不痛?何尝不知道放纵手下劫掠一下,让士兵吃饱饭才有力气打仗,也能把家人救回来?偶尔尝试一次,没有人会知道这些劣迹和暴行。但他还是没有这样做……天地或许不知,但刘备自己知道,有些事一旦开了先河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他是朝廷的官员,不是劫匪,也不能和他看不起的那些令人作呕的狗官一个德行。

    也许,不该存在的人是我才对……刘备叹了口气,站起身来,对着荀彧交代道:“荀先生,该说的我都说了。曹公信任你是觉得你会对他忠诚到底,如果你辅佐他到半路,突然说这一切不是你想要的,说他做权臣到最后被人满门抄斩也跟你无关,那我觉得这事对他也不太公平。您是聪明人,好好想想吧,言尽于此,告辞。”

    刘备正打算离开,荀彧伸出手紧紧扯住他的衣摆,祈求道:“明天再回去吧,我想和你多呆一会儿,我还有好多话想跟你说。”

    “啧,”刘备不耐烦地轻啧一声,扯开了荀彧的手,“有话快说吧,我想早点回去。”

    “我跟你明说吧,”荀彧缓缓起身,他忧郁道,“屠城我不能认可,篡位我也不认可,但现在这种情况,我的选择、处境,以及我做过的一切,都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我希望你能逃出去,去追寻你的道义,不要沦落到我这种进退两难的地步。”

    刘备靠着树,双腿交叉:“荀先生觉得自己的现状不好吗?”

    荀彧沉沉思索着,他轻道:“当年弃袁投曹时,曹将军的确比袁公更加仁爱、忠诚,但现如今的情况你也看见了,事情并不像我当初考虑的那样。曹公残戮百姓,袁绍欲废汉自立,我不可能因为你跑来说曹公有可能会篡位,就回头去投奔肯定会篡位的袁本初,何况他也不会接纳我。我知道你想投奔他,我不会阻止你,希望你不要被曹公抓住,也不要跑来攻打许昌,除此以外我不知道该怎么帮你。”

    刘备不解:“你为什么想帮我?”

    荀彧无奈地看向刘备,思考着该不该跟他说清楚,他咬了咬牙,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开口,他道:“刘玄德,我们都不是傻瓜,天下局势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暂且不论陛下,袁曹二人都不是我心中完美的皇帝人选,无论他们谁统一我都会认命,但无论是他们谁是赢家,这两个人的气量恐怕都不足以开创一个长治久安的盛世。”他认真分析道,“袁绍气量狭小、嫉贤妒能,但还算爱惜名声和百姓;曹公擅长用兵用人、治法严苛,但人心不稳,麾下叛乱者亦多……”

    刘玄德,如果你想争夺天下,应该避免二人的缺点,学习他们的长处才是……荀彧不断思考着该如何向刘备表达自己的意思,既不让他陷入曹袁的纷争之中,也不能让他攻打许昌带走皇帝。刘备的姓氏使他不需要保护皇帝也能拥有道义,他现在还不懂,还一心想要救出皇帝,但他应该明白这些……

    天边渐渐布满了乌云,淅淅沥沥的毛毛细雨悄然落下,如同细腻的绸带轻轻拂过两人的身躯和发梢,两人的身影在雨中若隐若现,他们静静地站立着,任由细雨淋湿衣衫。谁也无暇顾及这些细枝末节,毕竟他们谈论的话题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二人都绷紧了精神。尤其是刘玄德,他意识到荀彧所说的是一些非常关键的东西,也许会为时局带来一些变化,于是不再和令君怄气,而是靠近了他,竖起耳朵聆听。

    “彼时王莽专权,废汉建立新朝,但才德不足以服众,是以诸侯并起讨伐,最后败于光武帝之手。”荀彧斟酌许久,继续道,“假使王莽成功,即便没有光武帝,也会有其他臣子意欲取代王家天下,一旦开了臣子取代君王的先河,即便建立了新的国家,新国家的臣子也必然时刻惦记谋夺帝位,如春秋战国故事,臣废君、子弑父,手足相残,无穷尽也。如此一来,这个乱世便永远不会终结,受苦的也只是百姓。”

    荀彧注视着刘备,认真道:“我之所以将曹公比作高祖,是希望有人能像高祖一样有使天下人折服的魅力和能力,不仅仅是为了统一……始皇帝和王莽也短暂统一了国家,同样无法使天下人心服口服。然而高祖光武与他们不同,此二君品性豁达、擅长用人,能够聆听士人和百姓的声音。虽然也有暴行,但并不影响功绩,一旦使人心聚拢、行使仁义之道,天下人都会发自内心呵护他的政权和他的后代,臣子也不会有篡逆之心,此乃王道之用。”

    “荀先生的意思是……”

    荀彧的眉头紧锁,忧色难掩,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充满了担忧:“当年我去袁投曹便是寄望于能有人站出来,结束这混乱的时局,给百姓们带来真正的和平与稳定。后来一切都变了……我不知道曹公统一后的天下,是如同高祖建立的王朝一般成为治世,还是会像王莽的新朝一样,虽然短暂统一,却最终因为暴政被人怨恨而短命。同样,如果袁绍最终胜出,谁又能保证他的后代不会像他的兄弟一样,为了权力而自相残杀?我不知道他们两个谁会更好,但他们只有一个人会赢。此二人年纪不轻了,一旦发生什么意外……袁绍的子嗣必然内斗,曹公的子嗣……也不好说。”

    刘备在一旁听着,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他坦率地问道:“你的话我听不太懂,能否请你直白一些?”

    荀彧点头,他神情极为严肃道:“好,我说明白一点。刘玄德,你我必须明白一件事,曹cao和袁绍的儿子都不如今上仁爱,才能也平平无奇。陛下虽然年少,却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和爱戴,朝廷内外还有大批士人支持皇帝。你我与其劝陛下退位、去扶袁曹的儿子称帝,不如共同坚守朝廷。”

    刘备听后瞪大了眼睛,一身冷汗涔涔而下。他难以置信地看着荀彧,惊呼道:“你这是在寄望于曹cao过世后能将权力归还给皇帝吗?”他摇了摇头,脸上露出苦涩的表情,“这是不可能的……他们两人,无论谁不在了,都只会将兵权交给自己的亲信和子嗣,绝不会交给你,更不会还给皇帝。”

    但他们会把兵权交给你啊,你这个傻瓜。荀彧笑道:“我本来希望你留在曹公身边,尽力取得信任成为他的亲信,这样的话……只要你活得比他久一些,让他把子嗣托付给你,到时候无论你是扶他儿子上位,还是保住今上地位,都随你……”

    曹公极其信任刘备,一心想要栽培重用他,也未必不是藏了这份心思。一旦刘备彻底取得信任,得到了曹公交托后事的机会,到时候是曹cao子嗣继位、保持格局不变,甚至刘备取而代之都是有可能的。可是一旦荀彧主动劝曹公废帝自立,就再也没有别的可能性了……

    但是目前的情况,也说不准曹cao和刘备的关系算是亲信还是别的什么,一个拼命讨好追逐,另一个拼命躲避逃跑。荀彧希望二人携手恢复秩序的想法破灭了,如今也只能盼望二人不要这么快斗起来,在曹cao或者袁绍彻底统治北方之前,也让刘备有喘口气的机会……至于接下来怎么发展,就看个人的能力、运气,还有比谁命长了。

    刘备低头静默了很久,他不断思考着荀彧的谋划,任由细密的雨珠溅落在身上,最后抬头答复:

    “曹孟德打下来的江山肯定是他们父子的,绝不可能轻易让给他人;何况你们残害百姓得来的权势地位,白送我都不要。这个办法太下作了,我不同意。”

    雨水落到荀彧的额头、眉毛、睫毛上,最后顺着脸颊滑落,他轻声应答道:“……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