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97

分卷阅读297

    头受伤的狼一样。

    他似乎受了伤,又被困住了。

    过了许久。

    太子平静下来,他练了大字。

    可那些字,没有了往日的镇定。

    他的笔风里,还是带上了他的情绪。

    把那些练的大字,全部的烧了。

    太子没想留着,这些泄露了他情绪的东西。

    屋里烧了东西。

    那味儿不同。

    太子妃进来时,她闻到了。

    可她没说。

    太子妃递了一碗燕窝粥。

    “殿下,听说您没用晚膳,可是小小用些粥。”

    太子妃劝了话。

    太子见着进屋的太子妃。

    坐了书桌后的椅子上,他点点头。

    然后,才是起身。

    在歇息的小榻上坐了。

    太子拿了粥,慢慢的食着。

    屋中安静。

    等太子用了了一碗粥。

    他才发现,他其时并不是不饿。

    而是气糊涂了。

    一时间,忘记了饥饿。

    “殿下,但有万事心忧,也当爱惜了身体才是。”

    太子妃见太子的神色缓和下来。

    此时,劝了此话。

    “孤一时想差了。你放心,今后必不会。”

    太子给了肯定的答案。

    太子妃听后,就是笑道:“我自然是信了殿下的话。”

    “走吧,去你那儿,孤去看看孩子。”

    对于他的儿子,太子自然在意的。

    只是这一位皇长孙若有什么不得意的地方。

    就是在现在,一岁半的皇长孙还不会讲话。

    至于担忧不担忧皇长孙不会讲话?

    毕竟,皇家可有一位得了哑疾的四皇子。

    可皇长孙是会讲话的。

    只是他喊的全是“啊啊”的婴儿语,也没人听得懂。

    正紧的喊了人。

    皇长孙还不会。

    哪怕是“父王、母妃”,他现在也不会。

    到底小孩儿,三岁前小会讲的话。

    民间皆有。

    所以,太子妃有些急。

    却也没太担心。

    因为奶嬷嬷也是劝话,让她不必过于担忧。都说贵人语迟。

    是也不是?

    太子妃自然拿这话安慰了自个儿。

    东宫,太子、太子妃一起去看望了皇长孙。

    京都。

    韦府。

    韦首辅一归来。

    他就见了他的儿子们。

    朝堂上的消息。

    瞒不了人的。

    韦首辅上朝,韦大姑娘的亲爹,韦大老爷也是上朝的,毕竟,韦大老爷也是三品大员的官位。

    一家子皆在。

    韦首辅的目光是望着长子。

    他说道:“咱们府上与三皇子的婚约,这是圣上赐下。这一桩婚事,来年就将举办。皇家迎亲,咱们府上的嫁妆不可薄了。”

    “薄了,就是慢待了皇家。”

    韦首辅肯定不会说,他就要嫡长孙女的嫁妆,那是备的丰厚。这是显示了韦府想与皇家结一门善缘。

    “父亲放心,侄女的婚事,肯定不能薄待。”

    不待韦大老爷说话,韦二老爷就肯定了老爷子的话。

    侄女要成为三皇子妃。

    今日皇后娘娘可是临朝听政。

    这里面意味着什么?

    不傻的,都懂。

    韦府上,自然是得利的一方。

    这肯定想把三皇子、三皇子妃的大婚,那是办的越加的隆重。

    女方想隆重,如何做?

    自然就是添了嫁妆。

    于是,韦大太太很高兴的。

    她一拿了新的嫁妆单子,就去与女儿讲了话。

    韦府后宅。

    “我儿,这是与你新添的嫁妆。这一份嫁妆,面上不能超过太子妃当年嫁妆担数。可这实惠,却远远在其之上。”

    韦大太太也是后宅的诰命。

    她可知道,一个女子的嫁妆,就是一辈子在婆家的底气。

    哪怕是嫁到皇家,那也一样的。

    嫁妆越厚的女子,这代表的就是娘家的看重。

    “娘。”

    韦大姑娘也是害羞了。

    “如此隆重,会不会让府上为难了。”

    韦大姑娘还是知道家和万事举的道理。

    这不,面有难色。

    “你且放心,这是你祖父的意思。你的叔叔们个个都是同意,皆是为你高兴。”

    韦大太太满面红光。

    “我儿,你怕不知道吧。今个儿大朝,皇后娘娘那是临朝听政。”

    韦大太太说这话时,脸上可一脸的与有荣嫣。

    韦大太太说道:“怕是京都,人人都要议论了二圣称尊。这真是开天劈地的头一遭。”

    “娘娘,既然关乎了皇后娘娘,咱们可不能非议。”

    韦大姑娘神色间,却是严肃的。还是带上了全然的认真。

    “娘懂。你放心,女儿,为娘的哪能不懂。”

    韦大太太笑道:“也就在你跟前,怕你不知道里面的分寸,这不与你说说。”

    韦大太太真觉得,这事情可不是历朝历代里,那是头一遭。

    莫说京都,怕是天下人知道了,都得议论了。

    当然,韦府是得了好处的人家。

    那还是不能非议的。

    便是听了非议,也要呵斥。

    韦府是受益方。

    这自然是欢喜。

    那么,宁国公主府。

    这一位宁国公主可是太子妃的生母。

    她可就是高兴不起来。

    东宫的处境不好。

    她会担心了女儿的。

    可是,这事情发生了。

    如今已经是大局既定,又能如何?

    想翻盘都难。

    毕竟,这岂是皇后的意思?

    这分明就是皇帝的意思。

    京都,许多人家在非议。

    那是各人的看法,自然千千万万,皆是不同。

    京都,皇城,皇宫。

    皇后一露脸,这一回,是要举世皆知。

    后宫的嫔妃们,也是吃了一个大瓜。

    惠贵妃与高才人、四公主母子,那是一起在景仁宫中,那是谈了话。

    “今个儿的事情,四公主还得跟皇后娘娘道喜才是。”

    惠贵妃嘴里这般说,那里酸溜溜。

    哪怕早认命了,这会子,却也是酸得要命。

    毕竟,皇后能临政听政。

    这哪怕皇后的权利?

    便是皇太后,也不是人人都有那一等本事。

    大多数的太后,都是在后宫享了安乐福的。

    真是做了临朝听政的,那是翻一翻史书,留名儿的也不多。

    在惠贵妃眼中。

    皇后就注定了青史上得留一个名儿。

    想一想,一辈子活着,最后剩下什么?

    人如浮萍,飘若一舟。

    于江海而言,太小。

    于青而言,哪有多少人,可以留下一个名儿?

    惠贵妃以前是不敢想。

    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