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00

分卷阅读300

    的一大笔税收时,他们就能做许多的事情。

    毕竟,他们是划分了这一块大魏朝的利益蛋糕的人。

    制定规则的人,还能吃亏吗?

    搁这,都能吃亏的。

    那一定是爬不到今天的位置。

    玉荣只是静静的听着。

    哪怕跟皇帝二圣称尊,临朝听政。

    玉荣一直都是沉默的。

    她一直给皇帝做了影子。

    哪怕有新政,她不会提。

    至少,在朝臣们的面前,她不多话。

    她只会跟皇帝提了。

    然后,出谋划策。

    或者说,玉荣很清楚,在她的影响力不足时。

    她不应该多嘴。

    她目光做的试探,只有一样。

    就是她替皇帝批了奏章时,她不在临摩了皇帝的笔迹。

    偶尔里,她似乎故意的,她用了她自己的笔迹。

    跟皇帝的,还是七分像。

    七分像,那总归不一样了。一眼就可以瞧出来,那是一位女子笔迹。

    玉荣在试探。

    试探的结果是不错的。

    皇帝似乎故意的忽视了。

    而收到了折子的朝臣们,似乎也有意的忽视了。

    这是有心,还是故意,又或是无意?

    总之,目前的结果不错。

    在玉荣瞧来,没人反对。

    这就说明了,大家伙的默许。

    那么,慢慢来。

    春雨滋润了大地,那也是细细无声。

    玉荣有细心,她可以慢慢来。

    总归,在朝堂上,待她的影响力足够时。

    她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做一件事情,再试探了她的威望。

    不过,不能急。

    一切还要静待结果。

    现在嘛,花儿都没开。

    只能说,种子已经埋下了。

    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春天花开了,那么,秋天的收获,也是可以预期的嘛。

    京都,这一个冬。

    盐业上的事情,可谓是风起云涌。

    有人反对吗?

    当然有。

    那些在改制中,会受损失的人,肯定是反对的。

    可惜,大魏朝的高层,那些注定会食利的,会得到好处,可不会反对了。

    而一心为了朝廷的。

    此时,也不会有人反对。

    毕竟,这事情摆明了,朝廷会得利。

    当然,如果能拍得盐田的那些人,也会得利。

    倒是原来在盐业上的人。

    可能有人会损失,损失了一份注定收益丰厚的家业。

    那又如何呢?

    胳膊拧不过大腿。

    大魏朝的高层,已经拿定了主意。

    那么,在皇帝的威望下,这事情一定会成。

    至于成,这成到什么样的程度,又会不会成功?

    这就要看下面做事人,这把这一本经文念成什么模样?

    毕竟,朝廷的政策可能是好。

    可到了下面的执行人,就未必了。

    人心皆贪。

    这合理的贪。

    以及,如何防范了,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

    就是为了一个治贪。

    这才是玉荣把心腹提拔起来,还是举荐给皇帝的原由。

    这等衙门小吏出身。

    最懂了,下面如何揩油。

    因为懂,所以,想爬上更高的官位。

    那么,就需要功绩了。

    东宫。

    太子在跟太子妃讲了话。

    “父皇,何其不公。”

    太子真不甘心。

    盐业的事情。

    闹得沸沸扬扬的。

    这里面皇后插手了。

    太子当然知道的。

    连皇帝把一个叫车绩的人,那是安排进了绣衣卫,做了一个指挥使的事情,太子都知道的。

    太子心里不满的,就是这一个叫车绩的,出身小吏。

    这才却是皇后举荐的。

    彼时,这一个时代里。

    举荐的人是谁?

    这已经是隐形的站了立场。

    这是皇后的人。

    太子知道的。

    这可是做了皇后眼睛的。

    还是绣衣卫。

    这如何不让皇太子心中忧惧。

    “三弟的未来妻族,出身了韦首辅的府上。如今,父皇再偏心于坤宁宫。孤哪还有何的容身之地?”

    太子是害怕的。

    因为,皇后的筹码多起来。

    他害怕。

    朝堂、绣衣卫。

    这都是皇后的影响力在扩张。特别是皇后与皇帝二圣称尊,这临朝听政。

    这权利太大了。

    太子觉得……他隐隐的有猜测。莫不成,是父皇已经不满意他了,这要废立储君。

    “殿下,你莫急。”

    太子妃宽慰了太子。

    “一切会有办法的。”

    太子妃的话,只是宽慰。当然,也是太子妃在宽慰了自己。

    其时,莫说太子着急。

    太子妃也是心有不安的。

    为什么?

    只因为坤宁宫的权利太大。

    而皇后膝下有三子。

    偏偏太子是庶长子出身。这一个出身,就让太子妃知道的,太子是为难的。

    “孤这是怕了。”

    太子承认了他的心底话。

    “父皇不会的。殿下,我听母亲说了,父皇是看重于殿下的。”

    太子妃还是摆了事实,讲了道理。

    讲的自然是宁国公主宽慰的话。

    不外乎,就是看了太子的妻族。

    一个一个的都安好的呢。

    现在太子的背后,还是有支持的。

    太子妃更是握了太子的手。

    “若是可以的话,殿下,您不妨多去一去陈良娣、安良娣处。她们若能生下殿下的子嗣,想是陈府、永安侯府,一定会更加安心的。”

    太子妃说这话时,心中是酸酸的。

    太子妃哪能不吃醋。

    可她不敢。

    她得了母亲的话。

    在这等坤宁宫势力大涨的时候。

    东宫需要一条心。

    那么,如何安稳了东宫太子的妻族们。

    特别两个侧室的娘家。如果这二人能生下子嗣,那么,想来陈府、永安侯府一定会大力支持太子的。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显得不咸不淡的。

    太子妃不傻。

    她在意了太子,所以,她只能忍了。

    毕竟,东宫内部的矛盾,那是内部的。

    关乎了太子地位的稳固。

    有时候,太子妃也只能忍与让。

    便是一些暗中的算计。

    也只能算了。

    太子妃有了想法。

    这一直在安慰了太子。

    太子当然懂。

    太子又不傻。

    于是,在这一年的年节时。

    那是守岁那一晚。

    东宫的女眷,陈良娣、安良娣,借着新春新喜之时。

    又添了喜讯。

    太医确诊,这二人怀孕,一个半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