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65

分卷阅读365

    勋贵,不管是自身立有大功,得了圣上的封赏。又或是祖上有功,得了爵位在身。圣上,大草原如此辽阔。不若再开一些恩典给各家的爵爷。”

    玉荣说这话时,正统帝的目光在打量了在场的勋贵。

    这些勋贵里面有得用的吗?

    有的,很真的很少。

    一路上的打仗,真得用的还是殿前军、禁卫军。

    这些勋贵们真是酒囊饭袋为多。

    可正统帝很清楚的,治天下光靠着官僚,那可不行的。若是勋贵得用的话,也需要可以治衡一些。

    若不在,要平衡了朝中的势力。

    皇家总不能扶了宦官?

    宦官势大。

    宫中容易出问题啊。毕竟,皇帝可是住在宫里的。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自己的权利与**,皇帝并不想宦官中出现什么权柄人物。

    当然,如何勋贵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了。

    而皇室的权柄又是势弱时,皇帝还可能扶了宦官。比起宦官,在皇帝眼中,权臣更不可相信的。

    权臣,那可能换一个皇朝。

    宦官没儿子嘛,那是天家私奴。总归,皇帝想夺回权柄,还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些。

    “梓橦之言,也有道理。”

    正统帝的目光扫过了在场的勋贵。他在鼓励了这些人,他笑道:“朕打算在诸位勋贵之间推恩。”

    “朕有多子,除太子外,其余诸子可承王爵。诸位勋贵也有多子,唯一子承继爵位,朕心有不忍啊。”

    正统帝说的这话,说的情真意切的。他可能自己相信了吗?

    当然不。

    正统帝只是在做秀罢了。

    在场的勋贵听了皇帝的话,却觉得有如天籁。

    没人是傻子。谁还不懂一些暗示的意思啊。皇帝要推恩,如何推恩呢?

    “圣上仁德。”

    玉荣赞了一句。

    在场的勋贵们就是巴巴的盯着皇帝了。

    可盼着皇帝的美意。

    可事实呢?

    真是如此吗?

    天上从来不会掉陷饼的。

    如果有,一定会砸死人的。

    毕竟,不是谁都能头铁。

    至于正统帝的好处,也不是那般好拿的。

    这一回,皇家的赏。

    很快的传遍了军中。功名但从马上取。人人都知道这一个道理。

    可皇帝的赏,给太多了。

    说实在的,皇帝拔的功劳,是给的松乏些。在皇帝眼中,那大草原搁着,就像是皇后说的浪费了。倒不若便宜这些勋贵。

    至少,这勋贵成势了。那平衡起文官来,更能体现皇家的从容。

    反正这些勋贵想在大草原扎根,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至少,这里面最初的本钱要勋贵们自己掏了腰胞的。让勋贵们的底蕴少些,也能让皇家的心中多些安全感。

    不过嘛,往后大草原通往大魏京都的一些关隘。

    正统帝心中已经在琢磨了,也许更要加紧了防范。防着了,也是彼此心安。

    瞧瞧,皇帝就是这般的没有安全感。

    大魏朝打了胜仗。

    皇家给了赏赐。

    各家的勋贵下去,也是各有合计。

    那么,那些注定了不可能继承爵位的嫡次子又或者庶子们,这时候,都是各有盘算了。毕竟,这能随军的,就不可能是嫡长子。

    嫡长子还在京都里,那是爵位继承人呢。

    这时候,这些嫡次子又或是庶子们,这得知了皇家的打算。那能没想法?

    都是一个爹生的,凭啥啊。

    哪有人不想做了人上人的?

    大帐中。

    玉荣在陪着皇帝说说话。

    “人心浮动。”玉荣笑着,给皇帝递了茶盏。皇帝小饮了一口后,笑道:“得利太大,这些人一时有些害怕了。”

    “不过,皆是贪婪之辈,会忍不住的。”给这般多的好处去处,正统帝要说不心疼,那是假的。

    可到底让这些勋贵全窝了京都。正统帝也是烦得紧。

    最主要还是皇帝也想扶持了这些嫡次子,又或是庶子们。树大分枝啊。这里面有cao作空间的。

    毕竟,大草原那么大?

    一个家族的爵位想靠一起?不可能。

    一个在东,一个就得在西。总之,隔了老远。

    皇帝想的,还是平衡朝堂。

    当然,给了好处。

    这些勋贵也要识趣的,把京都附近的一些好处,也要让一些给皇家。皇帝想收了京都的一些勋贵的爵田。

    总之,皇帝也不是吃素的。

    这些勋贵得好处。甭管是多少儿子,都是有好处。可能就是嫡长子这一位继承爵位的世子,稍稍吃点亏。

    “大草原搁这儿,咱们大魏朝不占了,便宜的是草原的胡人。圣上,想一想能收回了京都附近的田产。我倒觉得也甚好。”

    玉荣笑着讲了话。

    “是这么一个理。”皇帝也同意了皇后的话。

    反正大草原搁这儿。

    谁占了不占了。皇家能拿回京都附近的田产,那越多,皇家吃进肚子里,何尝不是美滋滋。

    北疆这边的战事。

    大战没了。

    小战不少。

    特别是皇帝的赏,给的太大了。

    一时间,那些差了军功的,那些将军下面的校尉们,个个瞪红了眼睛。

    爵位,世袭罔替的爵位。

    多少人封妻荫子,求一辈子,求的不是如此吗?

    这时候,小战还在继续。

    军队也是分兵在追击了那些逃亡的胡人。此时,自然是盼着功劳越多越好。

    倒是京都这边。

    太子司马贤在查了京都勋贵们的老底。

    总之,这一位不满意了,这些勋贵们。这些勋贵做的烂事儿,太子这一位监国在,想查了那肯定能查一个底儿掉。

    然后,在太子眼中的,自然就是这些勋贵们简单是烂泥扶不上墙。

    就是大魏朝廷的蛀虫。

    光吃饭,不办事。不,应该是光吃饭,干坏事。

    东宫。

    太子妃韦氏在劝话。

    “殿下,您最近儿的一些事情是不是容易过火了?”韦氏是得了一些人的警告。她真的怕了,娘家都有提点。

    现在朝廷在打仗,京都这边肯定是稳定压倒一切。

    偏偏太子似乎不满意勋贵们?

    有些事情做了,就有痕迹的。韦氏的娘家人都不安了。这不,求见了太子妃,想让这一位劝一劝太子。

    太子妃这些话一提。

    太子司马贤的目光,就是望着嫡妻。

    “有人与你提了什么话?”太子司马贤问道。

    “夫妻一体,殿下,我不会轻信了什么谣言的。我就是怕……”太子妃韦氏说了实话。她讲了娘家人进宫后,一点流言扉语。

    太子司马贤沉默了。

    他这一位太子妃可是出身前首辅家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