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4

分卷阅读134

    是长辈。

    皇帝罚了一个人,就是惹了一群人。

    这些皇室宗亲,可是很抱团的。

    正统帝在里面是举步维坚。

    明明他是帝王。

    按说宗室应该是团结在帝王的周围。

    他们都是高祖的子孙。

    可实际上呢?

    那些就藩的皇叔们,在地方上是土皇帝。

    对于京都的正统帝只有羡慕嫉妒。

    真论了天子威仪,真没几分。

    正统帝一直知道的,这些皇叔们的眼中,他是一个幸运儿。一个太宗皇帝宠着的小儿子。

    这一回。

    郑王、吴王、楚王犯的弑君之罪,他若不罚?

    这些地方上的藩王,只会更胆大。

    可若是他罚狠了。

    干脆就是不留了情,那么,天子被造谣,也是可能的。

    正统帝头疼了。

    这些宗室在正统帝的眼中,就是头疼的源头。

    一杆子全打死。

    不可能。

    这是他的亲族。

    这些人也确实拱卫了皇权。

    宗室之中,谁好?谁不好?

    辨别忠jian?

    正统帝如今的法子。

    就是准备在郑王、吴王、楚王一事上,要看一看这些藩王们的态度了。

    留什么情面?

    不存在的。

    正统帝要看的,是谁与他一条心。

    谁又是都的想把他当了儿皇帝?

    乾清宫。

    皇帝有想法。

    京都。

    郑王府。

    郑王在书房里,在与幕僚商议了事情。

    “本王现在有点后悔了。”

    郑王突然叹了一声。

    “王爷。”

    幕僚劝了话,道:“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

    郑王笑了。

    那是苦笑。

    “禁卫军、殿前军有调动。本王的腹心人手被盯死了。”

    郑王想不到的是阴差阳错下,他的布局给破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郑王嘴里这般讲,其时,他也不甘心。

    二皇子的早殇,不在郑王的预料中。

    哪料想二皇子会为皇太子挡了一劫。

    郑王其时有后手。

    郑王这等人做事哪可能真不留了一点儿的退路?

    只是眼下他不可能与幕僚讲的。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机事不密,必成害也。

    郑王对谁都不是全部的信任。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8-19 23:50:44~2020-08-20 23:54: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洛莞深深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3章

    若说二皇子那早殇, 那是意外,非是人力。

    那么,正统帝躲地这一动。

    这就是天意了。

    明明一切都是做到了极致。

    郑王、吴王、楚王, 三人都是联合了人手。这把死间给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上。

    死间都用上。

    这是以命换命。

    就这还让正统帝夺过了。

    只因为遗传的头疾,当时, 正统帝就那么巧的,那是犯了疾。

    这要让郑王如何想?

    郑王事后得到消息时。

    已经晚了。

    皇帝无事。

    皇帝拉拢的军中实权人手,就不可能那般容易动摇。

    皇帝握着京都的京权。

    郑王安排的钉子,自然就是没能利用上。

    想夺宫。

    这连发动的机会,都没给用上。

    郑王能如何?

    郑王很无奈。

    “成王败寇, 本王输的不甘心。”

    郑王很清楚。他的两个弟弟, 不管是吴王,还是楚王,现在各自的王府里那是吃吃喝喝, 玩乐不思蜀一样。

    实则嘛, 都是过一天, 算一天。

    输了。

    郑王是不甘心的。

    当初,三王能走到一起。

    愿意拱了郑王上位。

    那自然各自协商了好处的。

    那两位皇弟愿意帮衬, 就是不想在京都过一辈子, 真给当猪的一样养着。

    他们亦想做实地的藩王,想尝一尝权利在手的滋味。

    郑王呢?

    郑王就是着东宫动摇,正统帝再是匆匆驾崩。

    哪怕扶一个小儿皇帝上位, 做了摄政王,那是掌天下权。

    至于后面会不会再把小儿皇帝换下去,自然坐一坐至尊之位?

    这还用说吗?

    如果有机会,肯定要自己尝一尝九五至尊的味道。

    那一把龙椅对于一位皇子而言,是有莫大的吸引力。

    说到底, 郑王一直不甘心。

    废太子倒台了。

    宋王倒台了。

    他成了父皇的长子啊。

    明明当年他有贤名,在朝廷各部中,也是历练了实职。

    君父吩咐的差遣,他哪一样都用足了心思。盼着君父满意。

    那些年,为了办好差遣。

    他吃了苦头,为了天下黎民。

    可在父皇的眼中呢?

    他只是做贤王的料。

    那龙椅上的至尊,从始至终,父皇没瞧过他一眼。

    凭什么?

    郑王当然不甘心。

    这些年里,太宗皇帝留下来的辅臣们,对于郑王还是盯得紧。

    哪怕是正统帝呢。

    明面上对兄长极好,赐着王府,赐着美人,赐了名爵。

    可实际上呢?

    就是养着闲人。

    原来正紧的差事,那实权是别想摸了。

    能做的就是在王府里,做一个享受的王爷。

    对于一个有抱负的皇子王爷,这真的不是一种人过的日子。

    权利的滋味,享受过的人,没人能舍得丢了。

    哪怕郑王还有一个名议上的宗正令的位置。

    可实权呢?

    正统帝没给。

    正统帝还贴心的,给郑王配了两位副职。

    总之,这是给郑王排忧解难的。

    这等贴心的举动,让郑王更难受。

    名头担了,实权没有。

    京都的王府生活。

    郑王觉得活着,跟一具行尸走rou,那有什么区别?

    “……”

    幕僚想劝话。

    郑王轻轻摇头。

    “先生,本王这王爷外面,现在怕已经被盯紧了。”

    郑王已经得到了一些消息。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郑王的母妃在后宫沉浮几十年。

    哪怕这些年里,正统帝一直在慢慢的清扫了后宫。

    那又如何?

    总有一些早年沉下去的钉子,那是没有拔掉的。

    “本王是天子的兄长。本王倒想看看,本王那一位爱名的皇弟是不是真要赶尽杀绝?”

    郑王有点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