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16

分卷阅读216

    亲,本宫信任您的。”

    玉荣也是转了语气。

    然后,母女二人又是一团和气了。

    至于刚刚关于寿康宫的武秀秀的话题,那跟没出现过一样。

    这一回。

    耿武氏得了坤宁宫的指示,一回耿府后,便把话跟耿老爷说了。

    耿老爷心中有数。

    事情如何做?

    耿老爷自然有计较的。

    一般的时候,肯定不能招待了孙舅舅。

    可若是月姨娘的忌日呢?

    这很光明正大的。

    于是,月姨娘的忌日那一天。

    在一座佛寺中,耿老爷与孙舅舅聚了一起。

    这是给月姨娘做一场法事。

    算是两家这一门子亲戚,正式的结交上。

    “月姨娘的身份,我已经在族谱上记了一笔,官府里也是备上案。她往后便是我正紧纳的二房良妾。”

    耿老爷跟孙舅舅吐了事儿。

    当然,这也是把态度摆出来。

    要做正紧的亲戚。

    这有些事情还是要做了面子功夫的。

    “妹夫出力,想是meimei泉下有知,也必然欣慰。”

    孙舅舅这一声妹夫喊得,有点儿亏心。

    耿老爷听了,很想反驳的。

    毕竟,哪怕是正紧的二房,那还是妾。

    凭啥子叫他一声妹夫?

    如果不是想着宫里娘娘的吩咐。

    耿老爷真不会给了孙舅舅什么脸面。这一位真特么不要脸。给一根杆子,就直往上爬。

    “良诚,咱们都是读书人,还是彼此称呼一声表字。”

    耿老爷笑道:“愚兄年长一岁,表字德州。”

    “是极,是极,咱们皆是读书人,唤一声表字使得。”

    孙舅舅还是回过味来。从耿老爷的话中,品出一些异样。

    “那我便不客套。德州,你这一回找我来,怕有事情?”

    孙舅舅也是直来直往。

    此时,佛寺的后山小亭中,倒没旁人。

    连侍候的小厮,都是打发的远远候着。

    二人在不亭里,有下人摆好的小菜小酒。

    这时候,自然可以小饮几杯。

    “是有一事。”

    耿老爷不客气,说道:“良诚是否去坤宁宫求见过娘娘?还求过一些事情?”

    孙舅舅沉默片刻后,点点头。

    “若是可以,还望良诚据实以告。”

    耿老爷问了话。

    孙舅舅跟耿府的利益,那是相关的。

    这事情坤宁宫的皇后处,那是明着求了话。现在耿府上的耿老爷来问了,那消息哪儿来?

    还用多想吗?

    孙舅舅又不是真傻。

    “圣上有疾。我提了一个建议。若是可以的话,有一两全其美的法子。那便是圣上的用药中,掺合了一些避孕的药材。一滴精,十滴血……”

    孙舅舅又是推销了他的想法。

    耿老爷听懂了一些。

    “皇后娘娘不会同意的。”耿老爷肯定的给了答案。

    “是啊,娘娘没同意。”

    孙舅舅很失落。

    “娘娘有些事情是不能说,也不能做的。”

    耿老爷叹息一声,说道:“良诚,有些事情咱们可以给娘娘分忧的。”

    “圣上也不缺了皇嗣。咱们娘娘都给皇家添了三位皇子。”

    耿老爷说道:“一旦娘娘生皇子能登上大宝。耿府会受益,孙府也受益。”

    “这一切的前题,要娘娘坐镇中宫,圣上寿数长些,能长到了不满意太子为好。”耿老爷对着孙舅舅,那说的一个真诚。

    孙舅舅这时候,还有什么不懂的。

    皇后不能坏了名声。

    那么,有些事情不必皇后提了。

    其时,他可以去提的。

    悄悄的,不,是暗中跟天子暗示一翻。

    这决断,让天子自个儿拿了主意。

    孙舅舅要做的,就是让他的药方,那是无懈可击。

    至少,得过了王太医的那一关。

    可能,也要过了天子暗中让人去检验的那一关。

    孙舅舅心中有数儿。

    “德州,你说的非常有道理。我明了。”

    孙舅舅有了决断。

    富贵险中求。

    如今入了富贵窝,这是享受了官老爷的舒坦。

    再回了以前的苦日子?

    孙舅舅是受不了的。

    虽然,以前的日子,做了神医让人夸。

    孙舅舅还挺得意的。

    可跟官老爷一比,以前的日子就是差了,差了那等权利的美妙。

    京都,皇宫。

    寿康宫。

    晚膳前。

    在上书房下课后。

    司马贤与弟弟司马礼一起结束了习武的课程。

    然后,兄弟俩很巧合的,就是遇上了骑射课结束,也是归来的太子。

    “给皇兄问安。”

    司马贤和弟弟司马礼一起行了礼。

    “三弟、四弟,不必多礼。”

    太子下马后,把马缰绳给了侍从,他走到了三皇子、四皇子近前,还是态度挺随和。

    “你们也结束了武课。”

    太子随口问一句。

    “是的,与皇兄一样,刚结事武课。这准备一起去寿康宫给皇祖母问安。”

    司马贤回了话。

    司马礼自然是点点头,算是附合了哥哥的话。

    “正巧,孤一道去,也给弟弟们一起去给皇祖母请安。”

    太子随口提了一句。

    太子要去了寿康宫,旁人不可能阻拦。

    司马贤、司马礼这两个弟弟自然一样。

    于是,兄弟三人是一道往寿康宫去。

    在路途上,太子还是与四皇子说了一些话。

    哪怕四皇子不会讲话。

    可太子耐心好,就是乐得这一位不会说话的,那是谈些趣事。

    说的,自然是太子在宫外的一些见闻。

    太子出阁读书。

    接受的是储君的教育。

    正统帝不会想要一个腐儒一样的儿子。

    最好是上门能治军,下马能治民。

    不知民间疾苦,那是万万不行的。

    太子的年岁在正统帝看来不小了。

    这民间的疾苦,还是要见识见识的。毕竟,再过两年,太子一旦指婚,那可能就是能成家立业的男子汉。

    于是,太子跟两个年岁小的弟弟不同。

    他真出过宫,还去郊外的小村子里,见识过贫民是咐生活?

    在太子眼中的贫困。

    实则,这还是京都附近,是皇室眼皮子底下。再穷,穷的算这个时代的有限。

    真穷的,那是穷乡僻壤里。

    离着京都,离着承天府可选着。

    那等地方,一般都可能在朝廷的奏章与邸报里,可能都没漏过脸的。

    毕竟,没啥子突出来,可以拿来讲一讲的。

    穷,是这一个时代的普遍。

    都穷了,自然就不需要大讲特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