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50

分卷阅读450

    这一份奏折上了乾元帝案头,顾首辅就有救驾之功。

    人家救了你亲爹,你却把人杀了,就是恩将仇报。

    顾家的族长也带着一百多名书生进京,来替顾首辅打点。

    顾首辅虽然风流好色,私德不修,对家族故乡十分眷顾,在老家泸州贤名远播。

    他做官后出资在大蜀山买地百亩,修建义学,惠及周边贫寒学子。

    这一次跟着顾家族长进京援救团队的学子,就是出自蜀山书院的学子。

    顾家的族长答应,愿意退还顾首辅替族里添置的两千亩良田,再有愿意把顾家祖上一百本前朝孤本,捐赠给朝廷。

    乾元帝综合所有,决定饶了顾首辅一命。

    却改变了原本让顾家返乡恩养的主意:这个人回去乡里,只怕还要继续cao控学子,跟他絮叨。

    乾元帝大笔一挥,顾首辅不是反对边疆寡妇改嫁嘛,那好,把你全家发配去填山西,接受贾代善的管辖。

    有本事,去跟贾代善当面打擂台,比比看谁掐得过谁吧。

    喧嚣一时顾首辅贪墨案件终于落下帷幕。

    算起来,倒霉的只有顾首辅。陛下、山西百姓、与天下女子都得到好处。

    顾首辅出京,据说陆丽娘前去俯就,想要跟去山西。

    这一回顾夫人不再阻拦,但是,顾首辅不屑于顾。

    此去山西,顾家的东西都没了,财产的只有顾夫人的嫁妆。

    顾首辅儿媳孙媳都回娘家,同时带走的还有孩子与嫁妆。

    顾首辅不愿意山西寡妇改嫁,却认同媳妇改嫁,孙子重孙子改姓。

    当然,能够带着改嫁的只有未成年的小孙子。

    成年的孙子原本就在发配名单上,即便母亲和离,也不能跟随母亲改嫁。

    小花精听说这一幕,心知顾首辅不甘败落,还想东山再起吧。

    放媳妇孙媳妇,是给顾家留后路。

    顾首辅起复,姓氏不是问题。

    此去山西死绝了,改了姓的孙子也是血脉。

    只是他忘记了,去了山西,没老婆要入赘填寡妇。

    再,这种文人家族,想在山西生存下去,十分艰难。

    不说瓦刺惊扰,要进山躲避,你跟人不熟,又无亲戚关系,谁愿意多护一个累赘?

    只说平日里四季耕种,不是一个四体不勤的文人能够担负。

    顾夫人是早年顾大人迎娶的原配,耕读人家的姑娘,一千两银子的嫁妆被官府返还了。

    顾大人启程有人送程仪,合起来也不过一千银子。

    一路到山西安家,差不多消耗一半,剩下不足一千银子。

    吃喝拉撒赋税徭役,真是过不得几日好日子。

    尤其是顾家父子都是锦衣玉食一辈子的人。

    阖家发配不可能带仆役,

    顾家一家十口人,三个儿子,五个成年的孙子,五个适龄的孙女儿,哪一个也不是能够cao持农田的料子。

    顾首辅落马,朝堂上主要是文官体系重新洗牌。

    顾党一系多少受到排挤,侍郎跟侍郎不一样,有受重用的侍郎可以替代尚书。

    闲置的侍郎连郎中也不如。

    乾元帝再次在六部安插那些忠心有能力的宠臣。

    但是,内阁却不能随心所欲。这关系到一个资历的问题,胡乱安排人选,百官不服。

    乾元帝只希望经过顾首辅的落马,新任内阁能够顺手一些。

    能够入阁的臣子,运转六部的能力不用担心。

    转眼到了腊月,皇宫三位上殿忙得不亦可乎。

    太后娘娘为了周安的前程,走路都带着风,风雨无阻去南苑主持惠民署义学,安抚难民,替小花精与陛下分忧。

    乾元帝忙着接见封疆大吏。

    小花精今年除了安排年节事宜,也要接见各地惠民署进京的女官。

    而今惠民署兴办女学育婴院,还没能力全面展开。

    只是先在云南与辽东试点。

    云南有水清黛玉。

    辽东却是大周氏给她父亲写了信件,由他父亲从旁照应。

    小花精拟定,接下来在湖广推行女子义学,因为贾琮在武昌做知府。

    小花精这般忙忙碌碌,落在荣亲王妃与小周氏眼里,就是皇后娘娘喜欢穷忙活:大冬日,靠着熏笼吃酒白话不美哉?

    天天替那些粗鄙的村妇村女谋福利。

    这话其实很对。

    官宦人家的女子都不会上义学。

    皇后的一番筹谋可不就是替泥腿子村妇谋福祉。

    大周氏学着小周氏的对她的鄙视之言,也顺嘴恭维小花精:“她们哪里知道皇后娘娘菩萨心肠,一条寡妇改嫁的律令,不知道挽救多少人的性命。

    再有支持女子立户又挽救了多少妇孺的性命?

    这个世上多少人被吃绝户,骨头渣子都不剩下。”

    小花精听着这话,心知大周氏其实也不了解自己。

    她想要的不光是挽救性命,而是给女子争取一个自立自足的权利与空间。

    她想让女子不仅能够活着,还要活得好,活得精彩。

    这不是菩萨心肠,这是一场变革。

    她依靠乾元帝改革,不过是温水煮青蛙,润物细无声,让人们慢慢适应认同。

    若是跟武则天一样,大开大合,血腥镇压,强制实行。

    最终还是会被反噬,血腥镇压,无疾而终。

    这一年,小花精向乾元帝请求,让他答应,把杭州织造、苏州织造、江宁织造下设的生丝验收,缫丝作坊,织布作坊,交给惠民署管理。

    小花精的话就是给惠民署一份收入。

    得了出息支撑义学与育婴院。

    三位织造当然不愿意。

    生丝收购与缫丝纺织上,有许多的猫腻。

    他们每年的入息都在这上头。

    生丝缫丝都可以压级别,纺织也可以挑剔印染色泽。

    最为关键,生丝的收购,直接与桑农对接。

    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可完全控制这群人,为所欲为。

    如今这些都交出去,他们就只剩下最后验收一个猫腻入息了。

    大批的桑农也成了皇后的附属,他们就成了光杆司令了。只能守着织造衙门那一某三分地了,这怎么成呢?

    这两位自然要反对,以至于小花精的请求落空。

    乾元帝也不愿意落得个怕老婆的名誉。

    小花精自然有办法。

    眼下正在打仗,杭州织造、苏州制造、江宁织造衙门年年拖欠赋税。

    朝廷年年只收到衙门的进贡的锦缎,就没见过一文赋税。

    这么一来,又得扯回到甄家身上。

    当初甄家抄家了,然而,赋税却没追回,算起来是一笔遗留账务。

    当初没有一追到底,因为上头有上皇嘉和帝拦着。

    封印前最后一次朝会,乾元帝叫大起。

    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