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64

分卷阅读464

    三岁基本大成,而今义学收留的都是孤女,家里穷的没饭吃,哪有银钱学习书画。

    起步就晚了,灵气胆气都输了几条街。

    但是,有志气有慧根的姑娘,惠民暑会扶持。

    女子义学出现以为大家,有利于惠民暑的发扬光大。

    而今,就有三十位有志气赈济民生的姑娘,在学习西方医术。

    而且有三十人学会了流利的英吉利语言,可以跟两位传教士无障碍交流。

    若是秀女们愿意义务教课,自然是好。

    孤儿们即便学不会,也能就近观摩京都上层的阳春白雪。

    看一看她们的才华与气质。

    这对她们也是一种见识。

    做过皇子妃,王妃的学生,也会成为她们一生的胆气。

    那么高贵的贵女尚且不耻下降结交,她们有什么道理不自强自立?

    太后与小花精,都不反对三轮的秀女去义学讲学。

    探春惜春都去过义学,教导姑娘们弓马骑射、打马球,登马步,打军体拳。

    学会了多少没办法保证。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

    那一日参加打马球的侍卫候补队员,就是探春惜春的学生。

    事后,小花精一人奖赏他们一副新马鞍,一柄新球杆,都是内造办出品。

    或者出售,或者留作传家宝都可以。

    姑娘们乐的直蹦跶。

    那一日,小花精特特让女卫注意,哪些姑娘是真正同情义学的孤女。

    不说选秀的时候一刀切,至少,这些心怀善念的小姑娘,指婚的时候会加分。

    小花精需要她们这一份出自天性、朴实的同情之心。

    虚情假意之人,能装一日,不能装一辈子,迟早要惹麻烦。

    真假与否,小花精也会确认,再不会被不会小姑娘骗了。

    兵部侍郎与礼部侍郎家的姑娘,就是小花精打探清楚,值得提拔的姑娘。

    这样秀女,小花精足足准备了三十人,足够皇指婚皇室宗亲。

    剩下的姑娘不说不好,明哲保身,信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秀女,小花精不会放在皇子妃的位置。

    小花精可没有给自己找别扭的嗜好。

    爽朗慈善的姑娘做皇子妃,不说将来能给小花精搭把手,携手为天下女子挣出一片天地。

    至少不会成为小花精的阻碍。

    既然十五十六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这一场选秀他们有优先的权利。

    小花精让四位皇子回避,把三十位小花精看中,预备指给皇室宗亲的姑娘宣召到慈宁宫说话。

    太后是诸位老皇子的母后,挑媳妇当然要在慈宁宫。

    小花精这般却是给十五十六十八最后的选择机会。

    尤其是十七十八。

    既然是相看,肯定不会吃的满嘴油光。

    太后娘娘招待姑娘们品茶。

    品茶可以看出一个姑娘的礼仪心态。

    首先,皇子不露面,四人一桌坐在屏风后面的小隔断里面。

    里面可以通过缝隙看见外面,外面看不见里面。

    起初姑娘们放不开。

    太后娘娘询问打马球高兴不高兴,竟有瞬间冷场。

    那一日有人表现好,有人表现赖。

    探春打破尴尬:“回禀太后娘娘,臣女可喜欢春日里野外嬉戏,改日臣女陪娘娘捶丸吧。“

    太后年纪大,打马球需要骑马,捶丸无需骑马,太后娘娘可以参与。

    南苑因为兴办义学,修建了马球场,环形跑道与箭道,便于学子们训练。

    这一说,姑娘们被勾起了兴趣。

    姑娘们喜欢出门,却受传承几千年的礼教束缚,出门不方便。

    若太后宣召,家里自然不会阻碍。

    然后,相亲会变成太后娘娘给姑娘们讲解惠民署的各项惠民措施:义学、药堂、育婴堂,妇女救护所。

    义学,药堂好理解。

    育婴堂是收养被抛弃的女婴。

    自从育婴堂成立,几乎每日都有人把女婴送去惠民署的门口。

    而今,郊外的女婴塔算是废除了,再没人把女婴送去等死。

    妇女救护所则是收留那些生育女婴被婆家抛弃,娘家觉得丢人不肯接纳的母婴。

    姑娘们那日只是参观了义学,今日方知还有这么些门道,要求去瞧瞧。

    太后娘娘十分高兴。

    小花精自然不会反对。

    大家说走就走。

    小花精派遣女卫护送秀女们,四位皇子出来担任太后与小花精的贴身护卫,骑马开道。

    十三那里很快就知道了太后皇后出行,忙知会钨纲。

    钨钢亲带三百锦衣卫随扈。

    原准备偷偷出行,变成了浩浩荡荡。

    皇后太后这一出送,惊动那引颈期盼的选秀门户。

    好家伙,霎时间,前往南苑的路上就多出了一长队华丽丽的的马车队伍。

    其中就有荣宁二府,勋贵清贵宗亲、尚书府侍郎府。

    大家不知道今日出行为那般。

    但是,大家都去,自家不去,岂不是就失去了先机?

    这一日,太后娘娘亲自带领这三十位姑娘参观了育婴堂,妇女救护站。

    也介绍了这八年一来,兴办义学的成果。

    一摞摞的账本子搬出来。

    紫薇是惠民署首席女官,她负责带着各司女官讲解。

    惠民署为了刺激姑娘学习的积极性。

    学堂仿照锦衣卫的模式,入学的学子半月一小考,一月大考,三个月小竞技,半年大竞技,年终总竞技。

    门门都设有三鼎甲,进入前十都有奖品。

    再有,那些不能进入前十的姑娘,还可以去厨房帮助,参加缝纫局,或纳鞋底,或者缝制衣衫鞋袜,不喜欢做针线,可去育婴堂,可承包花木园林种植,或者参与新作物的试种。

    总之,只要不懒惰,人人都可以挣工钱。

    所以说,义学的姑娘许多人都小有积蓄,走出去做个生意,嫁人都有了资本。

    而今农家女出嫁二两银子的嫁妆已经是中等水准。

    五两银子能够置办两大车嫁妆,在婆家很有面子地位。

    义学的学子,而今基本可以说是人人都有二两以上的私房。

    义学一年四季八套衣衫,有些孩子仔细,新衣衫都积攒了半箱子,准备将来做嫁妆。

    也有不爱挣钱,一门心思努力学习,预备投考女官。

    这种姑娘小花精尤其喜欢,加以鼓励扶持。

    至今,义学出去的女子,在东南西北外城,开启了许多的生意。

    这也是没办法。

    现有的生意不愿聘请女子。

    惠民暑只好内部解决,培养义学的孤女学茶艺厨艺,自己开店就业求生。

    饭庄茶楼的档次有高有低。

    有一两银子一壶的大红袍,碧螺春,也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