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34

分卷阅读534

    太后教导周清莲:“说话之前要说,太后娘娘容禀,臣女有事请教,不知可否,太后允准,你才能说话。”

    元春摆手:“这个不急,等她跟了青桔办差,见的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又看周清莲:“女子科举自本朝开始,这件事情大月律法上面有记载,你去了宫正司学习,就能看见这部书,此乃新晋宫女女官的必学书籍。”

    周清莲跃跃欲试,看着太皇太后道:“既然朝廷有女科,孙女还是去宫正司学习半年,等待明年科举之后再说吧。就是不知道女子科举考些什么,如何报名,有没有什么限制呢?”

    太皇太后摇头,兴趣缺缺。

    元春搀扶太皇太后:“而今荷花正好,太液池水也不凉,咱们娘儿们赏荷去?”

    而今正是六月间,太皇太后耄耋之年,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岛上避暑湿气太大受不住,屋里放冰也觉得不舒服,只能偶尔坐船游湖散散心,吹吹湖面上不热不寒的晚来风。

    元春以为就此打发了周清莲,谁知道她翌日又改了主意,要求参加紫云卫。

    她改变志向的理由也让人啼笑皆非:“孙女不喜欢梅兰竹菊的朝服,孙女喜欢飞鱼服,绣春刀,再戴上垂着红色丝绦的乌纱帽,骑上高头大马,多神气、多威风啊。”

    元春说道:“紫云卫入门难,出门也难,入门要考核武功,退役条件是替朝廷服役十年,十年后你就二十五了。所以,紫云卫的人数一直没有超过一千人,多数是小选的宫女充任。紫云卫的四大统领,都是立志不嫁的女子。”

    周清莲闻言道:“二十五我可以,若是能做到紫云卫大统领,终身不嫁也可以呀。”

    太皇太后满脸黑风:“这不成,如此我怎么去见你嫡亲祖母?不许胡闹。”

    周清莲马上挨着太皇太后撒娇:“孙女实在不想早嫁人,我想学习一点功夫,将来不被人欺负,您就答应吧。

    我保证,二十五之后必定嫁人生子,不然天打雷劈……”

    太皇太后被她撒娇搓揉,不忍苛责,笑看元春:“我是管不住这丫头了。”

    元春指指紫苏:“紫云卫大统领。”

    第312章

    三年时间, 转眼而过。

    周清莲十八。

    十七岁的李秀娥接任黛玉成为妇女联合部部长。

    周清莲三年时间混成紫云卫副统领。

    这丫头三年时间增收三百名女卫,自领一个卫队。

    她如今弓马骑射娴熟,还纠缠准嫂嫂贾蕙,学了荣府的绝学登云梯。

    如今打马球打得飞起。

    三年后又三月。

    三年一届选秀正式开始。

    太学招生, 女官选拔, 则在选秀之后的四月中旬举办。

    太皇太后十分高兴。头一件事情, 许家请了十三爷与张首辅为媒, 正月十六小定,贾蕙与许安择定了八月初八大婚。

    而今则是天天的召见几家有意向的清贵功勋人家,顺着选秀的东风,给周清莲划拉一个好女婿。

    周清莲之前答应好了十八岁定亲, 二十岁成婚。

    三年的官儿做下来,周清莲反悔了。

    这丫头贼精,她也不反对相看, 而是相看的时候把人吓退。

    她有三条相看原则:第一,成婚后, 婆家必须支持她继续担任女官。

    第二, 男方必须科举出身,二世祖不要。

    第三, 夫君不准纳妾, 三十岁无子,她自请下堂。

    这三条一出, 乌鸦鸦的求婚人集体退散。

    李秀娥接任了黛玉,学了周清莲这个调子。

    她比周清莲运气好,荣亲王妃与水潡都乐意。

    水潡当着自己的祖母敏太妃与岳母大人, 哼哧哼哧的跟媳妇儿保证:“我绝不会弄一屋子莺莺燕燕, 我要护卫陛下, 训练军队,忙得很。家里女人多太麻烦,吵得脑壳疼,我不喜欢。”

    他岳丈听了这话,喝了一坛子女儿红。

    十三闻听恨不得把儿子嘴巴缝上。

    太皇太后心里感叹:我家清莲命好苦,这样的好潡儿,成了别人的女婿。

    荣新王府的婚事也定下了,下半年十月初十成婚。

    太皇太后越发着急,再划拉人选却没人愿意接招,找到元春吐苦水。

    闻音知雅意。

    元春再想不到,这周清莲进了紫云卫,便一骑绝尘,再也回不到家庭主妇的位置。

    周清莲以太皇太后的侄孙女的身份,成为紫云卫的副统领,与荣亲王妃联手,接替了黛玉成为妇女部联合部的正副部长,背靠着两位国母与陛下,三年的时间,将女子读书,女子科举,普及到大月朝的山山水水。

    虽还有许多朱子的信徒,不遗余力的抹黑太后为首的女官。

    但是,整个大大月朝的百姓,对女子读书十分认同。

    街面上有女子着儒袍,骑马奔驰,人们也见惯不怪。

    大月朝多数人择媳的标准也变了。

    媳妇认字与否,能不能挣钱养家,成为挑媳妇的重要条件。

    当然,说媳妇首先人品好,而是否识字有能力赚钱,已经排在相貌的前面,特别是寻常百姓家,普遍有了这样的认知:有文化的女子就漂亮。

    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母亲知书达理,识文断字,对于后代哺育及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周清莲被太皇太后逼婚,着急了口不择言:“大月朝欣欣向荣,也不指望我发展人口,姑祖母干嘛那么着急嘛。”

    这话怼得太皇太后气急交加:“大月朝的人口是大发展了,许家人口呢?”

    又跟元春抱怨:“女孩子书读多了,懂得多了,好且好,麻烦也多啊!”

    元春只好安慰太皇太后:“您别着急,咱们家清莲能干漂亮,可是不愁嫁,儿媳替您看着,定给您寻摸个好女婿。”

    周清莲那人口说事,却是跟大月朝的律令有关。

    大月律令,战争时期女子十五不成婚,清平时期女子十八不成婚,父母要受责罚。

    如今清平盛世,十八岁不出嫁确实不犯王法。

    大月朝重视农桑,提倡工商,又有高产作物,百姓大受其益,丰衣足食。

    男丁也没有商户不能科举的限制,整个社会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连带效果就是一波人口大发展。

    前朝遗留下来的洗儿陋习,也得到遏制。

    如今惠民署收养的弃儿,大多是身体有残疾的女童。

    最近三年,户部统计,每年净增人口二十五万左右。

    别以为这个数字很小,二十五万就是一支庞大的军队。

    大月朝初立之时,人口只有六千万,立国二百年期间,人口不到八千万。

    这个人口增加速度可谓龟速,一年不足十万。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