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4

分卷阅读64

    之水利,犹人之经络,不可不慎矣……”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是短小君o(╯□╰)o

    第45章 放榜之前

    贡院内, 一沓沓弥封过的卷子被受卷官捧着,跨过折桂桥, 送到北边考官所在地。

    乡试考官就住在贡院北侧, 和考试的号房隔水相望, 中间只有一座桥相连, 为的是防止考官与学子勾连。乡试后张的榜又叫桂榜,这桥就命名为“折桂桥”, 寓意蟾宫折桂,得中秋闱。

    过了桥,所有卷子要先被誊录官用红笔抄录下来, 包括原卷上有几处涂改、墨点,然后两人对读检查, 没有抄错后再送到考官手中批阅。

    从乡试首场结束开始, 主考、副考、同考官们就忙碌起来,再没掀开过门帘出门,晚上也点灯熬油, 不肯稍歇。毕竟乡试乃国家抡才大典, 足有两千多名学子参加,哪怕黜落也得给个合理说辞, 不能轻忽。

    和内帘官相比, 外帘官就相对轻松了,贡院关门后还能在号房里转悠两圈稍作休息。

    “瞧这‘庚’行的顶,已经不大结实了,好些都漏风漏雨的。”

    “嗨, 都臭号了,还想咋样?盼着老天爷不下雨吧!”

    “你说今年会修缮贡院吗?”

    “上峰的心思谁知道?不过修也不能在今年,至少得后年了。”

    “可不是,也不知这次能出几个举人老爷。”

    “咱这主考可是京师来的御史大人,听说严厉着呐!”

    两个巡绰官谈论着走远,身后一排排号房顶上,隐约可见冒出芽的野草在风中摇曳。

    考官房内,不合格的卷子已被黜落一批,包括字数过多或过少、涂改墨迹特别多、卷子污损严重、格式不正确、犯了忌讳的等等。

    这批卷子被放到单独的桌上,即使判卷结束后考官出来搜落卷,都不会再多看一眼。

    依据学子所治本经不同,剩下的卷子被分送到五经房,由考官依次点评。同考官评过后,如果副考官觉得文章不错,就写一个“取”字在卷首,主考也觉得好,会再写一个“中”字。

    此时,主副考官正在争论五经魁哪个堪做解元。

    “诗经魁的文章法度严谨,化典故于无形,站高屋而建瓴,实是场屋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啊!”副考官窦轩举着手中卷子,大力推荐。

    易经房的曹自然紧随其后:“我手上这篇,格律精密,理足神盈,不愧是易经魁,读之令人有所得矣。”

    “春秋魁也不差啊,气度高华,风骨宛然,非有生花妙笔,不可做如此文章!”

    “这一篇清雅端丽,破题不同凡俗,可称一时之选也。”

    几个考官争来争去,纷纷把目光投向主考魏碑。

    魏碑出身翰林院,后任御史大夫,文采自不必说,口舌也极是犀利。他早已将几篇文章细细翻阅,几个考官的评语也都做了参详,沉吟片刻便道:“五经魁首,才学相差无几,然春秋魁最是难得。譬如剑客对阵,旁人是手中有剑,他是人剑合一,整篇文章深得春秋笔法之妙,言微义重,后两场判与策也做得,正可取中头名。”

    这话一出,几位考官均无异议。

    五经题他们都是见过的,春秋明显偏难一点儿,还挖了个大坑在里头,凡是直接附和或反对的,大部分都被黜落。而五经魁这篇,以“圣人传道以心,大贤悟道亦以心”引发论点,一笔荡开陷阱,还写得雅正端方,深扣题意。

    从这点看,确实春秋魁更胜一筹,不但文章好,而且以全篇论证春秋,殊为可贵。

    曹自然轻笑一声:“这般春秋,倒是个做官的好苗子啊。”

    头名既定,剩下排序差别不大,魏碑和几位考官一起定了前十名,就带着窦轩一起去搜落卷。

    这场乡试要取中一百二十个举子,但因意外下雨的缘故,考生受寒退场或不小心考卷破损的很多,现在还差十几个,正可在落卷中搜检,也免得遗漏人才。

    .

    考官在贡院内忙着批卷排名之时,顾玉成正在家中炸鱼。

    他原本是个不怎么求上进的人,人生梦想就是做一条平平淡淡的咸鱼,可是自从来到这里,不是为生存奔波,就是为糊口努力,绝少休息玩乐。

    后来攒够银钱开始读书,也是将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每日里读书作文,不敢荒废半刻光阴。

    直到这回考乡试,前前后后在贡院待了九天,考得顾玉成头晕眼花,浑身酸痛,他才放任自己埋头大睡了两天。

    这时候就要感谢科举战线的跨度了,假如再过几天便考会试,实用主义者如顾玉成,也是不敢再踏进贡院的。

    他太累了,必须得缓一缓养精蓄锐。

    考试时怕闹肚子,不敢吃大油大盐的东西,现在得了空,顾玉成对油炸食品的渴望就冒了头儿。

    他从街口买来六条鱼,鱼头留给王婉贞炖汤,剩下的鱼rou切成大块,浸泡半天又洗干净用葱姜蒜腌上,然后调了鸡蛋面糊,将鱼块挂上面糊下油锅里炸。

    又是油又是rou的,加上腌制入味,没一会儿香气就四散开来,馋得顾玉荣频频在厨房口张望。

    她也不干看着,搬了个马扎和几头蒜,一边剥蒜一边看,美名其曰帮哥哥看火。

    顾玉成炸了满盆的鱼块,等晾凉一些就端上桌,给王婉贞盛上一碗,又给顾玉荣剔出一碗不带刺的rou,然后才给自己夹了几块。

    “阿荣早会自己吃鱼rou了。”王婉贞笑道,刮了刮顾玉荣的鼻头,“又骗你哥帮你挑刺儿。”

    炸好的鱼块儿外酥里嫩,咬下去满口鲜香,顾玉成吃得眼睛微弯,暗道果然是油炸食品最能满足口腹之欲。

    他在考场上不敢多吃,考完又喝了几天粥调理肠胃,直到今天才体会到大口吃rou的快乐,一时间只觉得浑身舒坦,连对名次的担忧都短暂散去。

    咽下最后一口,顾玉成道:“如果这次考不中,我就开个店卖炸货,炸鱼炸鸡炸丸子,生意一定很好。”

    王婉贞:“……”

    “哥哥真的要卖炸货吗?”顾玉荣双眼亮晶晶的,“太好了!我最喜欢吃炸鱼了,我能帮哥哥看火,还能拾柴!”

    看儿子女儿兴冲冲计划起炸货店的事情,连从哪里进货都想到了,王婉贞哭笑不得地给他们各自夹了两块鱼:“别想那么多,你哥肯定能考中的。”

    想想又补充道:“考不中也不要紧,清平县统共就没多少秀才,回去开个私塾也挺好。”

    王婉贞心里觉得自己儿子肯定能中,但万一不中,她也舍不得儿子再去赶考了。

    这十几天里,她隔日就会出门买菜,顺便听听消息,很是见了不少失意人。有中年落魄没盘缠回乡的,有屡试不第嚎啕大哭的,甚至有头发苍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