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5

分卷阅读65

    老翁想不开被人劝住的。

    真要让儿子变成这样,还不如回家乡做个秀才公,一家人过点儿小日子。

    当初从顾家大院里分家出去的时候,她做梦都没想到能把日子过成今天这样,儿子成了秀才,家里小有余钱,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顾玉成一时兴起开玩笑,没想到家中唯二两个女性都对他能否考中举人不甚在意,说着说着甚至比较起私塾和炸货店哪个更好了。

    顾玉成不自觉放松下来,就着炸鱼慢慢喝完了一大碗软糯香甜的小米粥。

    明天就是张榜的日子,中不中一看便知,只盼这九天的煎熬能换来个好成绩吧。

    .

    福宁城朱家

    “小姐还是不肯吃饭?”朱彪皱起眉头,看向恨不得缩在角落里的小丫鬟,“还是为了那个姓顾的?”

    冬雪讷讷点头,小声道:“小姐说,说……”

    在没事就爱动手的大少爷面前,冬雪结巴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只急得满头冒汗,瑟瑟发抖。

    “真是没用。”朱彪不耐烦地哼了声,披衣起身,大步往meimei朱玲的院子走去。

    到了一看,房间里摆着各色冷热菜,还有几十种点心水果,朱玲却倚靠在床头,白着张脸,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朱彪满脑子火气登时化为心疼,劝道:“不是给你做了猴儿灯吗?怎么又生起气了?再生气也不能不吃饭啊!”

    自八月十五逛街回来,朱玲便气得不肯吃饭。他问来问去,才知道是被人抢了最后一盏猴儿灯,心里气不过。

    朱家在福宁城也算得上有钱人,一盏灯算什么?朱彪当即派人拿钱去找那摊主,找到后让他带着徒弟连夜赶工,一口气做了几十盏猴儿灯,满满挂了一院子。

    把朱玲气得又绝食了两顿。

    朱彪实在搞不明白少女心事,最后好说歹说,才勉强留下一盏猴儿灯,挂在院里花树上。

    他想去教训那不识眉高眼低的小子,却被朱玲的贴身丫鬟陶翠拦住,朱彪这才委婉知道,meimei看上那小子了。

    出去一打听,发现对方就是个外地来的穷酸秀才,成日在家死读书。朱家当然不可能把小姐嫁给这么个人,劝说无果后就任她在自个儿院子里伤春悲秋,只等以后相了门当户对的人家再发嫁。

    没想到朱玲真倔上了,这几天更是不肯吃饭。现在仍是白着脸不说话,只默默对着朱彪掉眼泪。

    朱彪头都疼了,在房间里转来转去,终于道:“明天就是放榜的好日子,那姓顾的要能考中举人,咱家就来个榜下捉婿。你陪嫁丰厚,不算亏待了他。”

    “若是没考中,凭你再怎么不吃饭,也不能嫁。咱家有的是钱,没有把meimei嫁给酸秀才的道理!”

    赌咒保证一番,哄得朱玲下床用饭后,朱彪出门叫住个伶俐小厮,恨声道:“今天子时你就去贡院外头等着,看有没有姓顾的在上面。”

    他就不信了,一个半点名声没有的秀才,还能在福宁城取中举人!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那小厮就满头大汗地跑到他院里,大声道:“张榜了大少爷!上头两个姓顾的,一个是头名解元,一个是九十八名举人老爷!”

    朱彪:“?!”

    第46章 乡试解元

    顾玉成挤在人堆里, 非常后悔。

    他一大早来看榜,贡院高高的围墙前就已经挤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还有人不断涌来。顾玉成一个犹豫没及时撤走, 就被堵在了中间, 进也进不得, 退也退不得。

    好在来看榜的不是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家里的小厮,虽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半点空隙不留,但没有横冲直撞的。还有兵士在一旁吆喝着维持秩序,避免出现拥挤踩踏。

    顾玉成拼命踮脚, 昂首呼吸高处的新鲜空气,同时努力越过黑压压的人头, 朝着数米开外的红榜张望, 寻找自己的名字。

    也不知挤了多久,顾玉成只觉眼睛都瞪酸了,才终于挪到近前, 迎面就见“顾玉成”三个字端端正正写在中间位置, 旁边环绕着四个经魁的名字,共同组成了同心圆里最核心的小圈。

    顾玉成刷得闭上眼睛, 好一会儿才缓缓睁开。

    他深吸一口气, 瞬间被周围各式人味儿熏得清醒过来。抬眼看去,不但自己名字在原地,旁边还有小字详细写着籍贯和考号。

    顾玉成一字一字核对过去,确实是他本人无误了。

    他不但中了举人, 还是头名解元!

    顷刻间巨大的喜悦如潮水涌来,将顾玉成浑身上下包裹其中,他几乎要攥着拳头努力克制,才忍住没笑出声来。

    他中举了!

    他以后再也不用考乡试了!

    再也不用在号房里连窝三天了!

    顾玉成精神大振,挤了半天的疲累烦躁一扫而空,看周围人情绪激动,有喜有悲,也没说自己就是解元,只慢慢瞅着空当往外挪去。

    好容易挤出人群,顾玉成长长出了口气,一摸脸上全是汗,衣服皱巴巴的,连鞋子都被挤歪了。

    旁边恰有几个中举的学子在高谈阔论,问起可有人知道本场解元是何方神圣。

    “五经魁中四个都是有名号的才子,春秋魁却不曾听人说起。”

    “福宁城文风鼎盛,才子众多,怎的考官大人点了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做解元?”

    “兄台有所不知,我在客栈曾耳闻解元名姓,听说是拜了清泉居士顾仪为师。”

    “原来如此,顾先生乃当今名士,才华横溢,想来解元公也是一时俊杰。”

    “听说年龄未及弱冠,也不知是怎样风流人物!”

    “我等也是解元公的同年,何不请人介绍结交?”

    “贤弟说的是,今天来看榜的少年人不多,不知解元在不在其中。”

    顾玉成:“……”

    眼看有目光往自己这边扫过来,顾玉成急忙举袖遮脸,迈开两条长腿迅速走掉。

    他身上都挤成这样了,不用看也知道头发乱糟糟的,脸上脏兮兮的,哪里敢以这副尊容见人?

    还是赶紧回家为上,说不得很快就有小吏送举人衣冠了!

    新出炉的解元公悄悄溜走时,与他同姓的顾镛正在路边茶摊畅快饮茶。

    “承贤弟吉言,这次终于取中了!”顾镛对同乡道,“若不嫌弃,我便将这次的文章都默出来送予你们。”

    每次乡试之后,就有举人跟书店合作,印自己的科场文章来卖,也是收入的一大来源。顾镛这么说,就是要免费送文章给落第的同乡了。

    两个同乡大喜,再三感谢顾镛,其中一个看看天色,道:“我们何不回客栈去?顾兄今次中举,正可置桌席面庆贺。”

    另一个道:“说来惭愧,今天摸黑看榜,见了头名姓顾就被挤到后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