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风荷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35

分卷阅读335

    看见母后眼中的绝望和恨意。

    他看见无边的夜幕。

    他被人领着,送到了左相的身边。

    那个人身上还沾着他弟弟的血。

    而他弟弟的尸首已经是一团模糊的血rou。

    他看见左相面无表情,一眼都没有看向自己。

    这很好。

    萧亦昭默默地低下了头,掩藏住眼中深埋的刻骨恨意。

    子时已至,六月初十终于过去。

    所有人都记得……这是一个百年不遇的黄道吉日。

    作者有话要说:第四卷 结束了,正文只剩下一个短短的结局卷,大概十天以内完结吧。

    同时我们也又送别了一个人物,机智的大家早就看出端倪了,在此我不禁zqsg喊一句:读者太过机智作者真的很难苟!猛虎落泪以及到这里齐家四个孩子的命运基本都已经清楚了,所以我们就可以放个小彩蛋啦~(这也能算彩蛋吗…

    四位公子的名字都是各自命运的写照,但都是反的:长子齐云字敬元,有位高权重(和云一样高)的意思,但终被罢官跌落云端;三子齐宁字敬安,有寻求安宁的意思,但五年前也是他让齐家不得“安宁”;四子齐乐字敬康,有和乐安康的意思,但最后只有他走向死亡,不乐不康。

    至于齐婴字敬臣,“婴”指赤子之心,“臣”指恪守臣节,不知道他的命运会不会和名字一样,还是会反着来呢…?【如果只有他顺应了自己的名字,大家也不要问我为什么就他和其他兄弟不一样,问就是主角光环…(顶锅盖跑大结局我来了!

    第210章 归家(1)

    嘉合六年六月初十,淆山叛乱,逆臣韩守邺被俘。

    同月廿三,帝驾归建康,嘉合帝下罪己诏退位,传位于储君萧亦昭。

    七月初一新帝登基,改年号为容顺,大赦天下。

    幼帝登基的那天身边并没有自己母后的陪伴,大梁的官员们听说太后是生了病、随同废帝一起去了华林园休养,然而他们都心知肚明这并不是真相,实则帝后应当已经被幽禁了,穷其一生暗无天日。

    然而官场之上谁会执着于所谓真相呢?如此大乱之时,他们求的不过是一个平安罢了。

    大典当日赤日炎炎,所有人都穿着厚重的官服在梁宫开阔的广场上等待,等待的却并不是幼帝,而是他们的左相——如今大梁朝野真正的主人。

    幼帝也在等待。

    他还很年幼,四五岁的年纪本应该什么都不懂,可大家都能看出这位小陛下早慧,此时他也随臣子们一起耐心地等待着,没有一丝怨尤,也不让宫人去催问左相迟来的原因,完完全全一副恭谨温顺的样子,让人不禁思及这位小陛下的年号。

    “容顺”。

    容,纳也;顺,从也。

    无论怎么想都是一个温顺驯服的意思。

    想到这里众臣心中不免微微唏嘘,亦为这位小陛下的前程感到担忧——他能平安顺利地长大么?倘若能,是不是也会一生都成为被人cao纵的傀儡?

    成王败寇……终归是一桩很残酷的事啊。

    他们正唏嘘,宫门之外却终于传来了动静,小陛下和百官不禁一同回头看去,果然见左相正穿过宫门、缓步顺着长长的白玉道向御阶之下行来。

    一步一步,稳稳当当。

    朝廷百官对这一幕实在太过熟悉了,毕竟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与这位大人同朝为官多年。算来小齐大人入仕也已有十几年之久,这条白玉道他走过不知道多少次,然而偏偏就是这一次,让此时观瞻他的所有人心中都五味杂陈。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亲眼见过五年前齐家经历的那场大难,当时也是在这个朝堂上,这位大人独自一个站立着,被先帝重重地打落泥潭,此后虽然在夹缝之中勉强存活了下来,却也不免在朝堂之上成为了一介孤臣——几乎所有世家之人都与他刀剑相向,他虽然身居高位,可是却被人背后唾骂,同时也引众人怜悯。

    那个时候没人能想到他还会有翻身的一天,然而仅仅只过了五年……他就翻了这大梁的天。

    此时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看着他一步一步走近。

    他已经得到了一切,而这一切并不是唾手可得,他走到今天这一步背后必然隐藏着无数的血与泪,而像这样得到成功的人难免都会志得意满,更难免会骄横凶戾。然而他们的上官此时还如同往日一般,就连神情都和过往一样开阔平静,他的气韵同这十数年中的每一天一般沉定安然,那是真真正正的宠辱不惊,真真正正的得失不论,只有真正的上位者才会有那样的气度和威仪。

    百官不禁纷纷对他低下了头颅,下意识的臣服。

    而这位大人则目不斜视,仿佛感觉不到众臣的惶恐,只是平静如昔地走到首臣的位置上站定,小陛下一见他来了,立刻很恭敬地从御阶上走下来,小心翼翼地凑到他身边,拱手称了一声“老师”。

    是了,这位大人如今已是天子之师了。

    淆山大乱之后官员们就隐隐听到了风声,说齐婴有意要将左相之位让出来给韩家的主君韩守松,以此答谢并扶持韩氏一族,而他自己则将转而为太傅,成为天子的老师。

    太傅之职虽位列三公,算起来阶位是比左右二相更高的,可实则却没有实权,只是一个好看的空架子,譬如赵家当年就出了一位太傅,他们家虽有了不得的好名声,可也并未如何大富大贵,更遑论那点好名声也被他家不贞被休的孙女儿给败坏净了。

    齐婴又为何要舍去相位而当什么太傅呢?

    众臣正揣度着,此时又听上官对天子说:“陛下是君,臣下为臣,怎可趋揖拜问?”

    这话是教天子君臣相处之道,自然很有道理,可小陛下仍为这句类似训诫的话而惶恐发抖,看上去是怕极了。

    他颤巍巍地说:“我……朕知道了。”

    随后便在宫人的侍奉下重新回到了御阶之上。

    这时吉时已到,登基大典应当开始了,然而懂事的宫人们都知道如今这大梁宫中真正说了算的人是谁,因此纷纷看向齐婴,直到他点了头才开始鼓瑟吹笙,各样礼仪纷至沓来。

    平心而论,齐婴并没有刻意折辱小陛下的意思,这次的登基大典没有丝毫马虎,就跟当年先帝登基时一般隆重,各样礼仪也都一应俱全,算得上是风光体面。然而变化的是观礼者的心态:众臣都知道如今坐在帝位之上的小陛下不过是个小小傀儡,甚至连这傀儡之位也很难坐得安稳,说不准哪一天就会死在深宫之中,到时候一说他是发了什么急症,谁又能追查得清?

    因此所有人心中都难免会产生轻慢,连带着观礼也不太有兴头——他们都知道,萧氏气数将尽,他们再也不是这江左天下的主人了,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