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我在古代考科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8

分卷阅读28

    提防自己冒出一些惊世之语,吓到别人呢。

    这些都是后话,到了晚上,王老爷命下人叫几个孩子去前厅吃饭,因周其琛家里小仆找他有事,所以只有方长庚和方沅君作为外人去了。

    王复对自己亲爹的热情好客十分满意,一路上让方长庚放轻松些,该是什么反应就做什么反应,不用拘谨。其实真说起来,方长庚已经考过县试,虽不是正式的文童身份,但也可算一名“童生”了,见老爷或是官员完全不用自卑,只不过方长庚自己也并未把这个身份多当回事罢了。

    而在见过这位王老爷以后,方长庚总算体会到什么叫“我的笑足以融化冰雪”了。

    王老爷的外貌与他所想的出入不大,身材圆润,脸盘稍圆,五官大气和善,耳垂又厚又大,一直笑呵呵的,是有福之相。

    听说王老爷还是前朝举人出身,只是不屑教谕、县丞之类的小官,于是回到永镇继承家产,难怪说话得体圆滑,全都应了一个“圆”字。

    而他对方长庚的态度尤为热枕,从家中情况一路问到学业,不时抚掌称赞,然而方长庚早在一旁笑僵了脸,肌rou都快抽搐了。

    “……往后你若遇到什么困难,让王复来找我就是!千万要记住,无论如何不能荒废学业——”

    方长庚点头:“老爷放心,学无止境,长庚会与几位师兄一起努力的。”

    王老爷眯着眼“呵呵”笑着,转头嘱咐下人去取银子。

    方长庚嘴角一抽,难道过会儿又要上演“我不能收”“你拿着”的虚伪戏码吗!

    幸好方万明这时出来解围:“钱财之物须以其道得之,如今几位学生尚未过府试,老爷不如稍后再奖励他们。”奖赏有为的学子是有钱人最爱干的事,利己利彼,没什么好阻拦的。

    只是方万明深知方长庚这小娃的心性,不想让他为难,所以才替他出言谢绝了。

    王老爷略一思索,道:“那就先在我这儿放着,你们若能通过府试,这些银子就是奖励你们的。”

    方长庚和方沅君急忙道谢,表示会全力以赴。

    好不容易吃完这顿没什么滋味的饭,方长庚和方沅君先行离府,王复送他们到门口,见他们走远才回去院里。

    “唉,府试哪有那么容易?我现在可愁了,要是没过可就不能再和你们一块儿学了。”方沅君长长叹了口气,步履沉重缓慢。

    方长庚笑着说:“既然二爷爷把我们四个人放在一块儿,说明相信我们每个人的能力,你别杞人忧天了。”

    方沅君一脸苦相:“你是不知道,爷爷很早就嘱咐我们,平时多和你接触,向你学习。我想这回我能过县试,还要多谢你的功劳。”

    见方长庚就要反驳,方沅君正色道:“你可别谦虚,沐君就是最好的例子,就是不知道府试的时候还能不能借你的福气。”

    方长庚握了握他的手:“没有你自己的努力,就是文曲星下凡也帮不了你。你基础扎实,府试难不倒你的,信我。”

    方沅君看了看他,似乎安定了些,脸上渐渐露出笑容:“不知道为什么,明明你说的和其他人一样,可我还真就只信你,哈哈哈——”

    方长庚佯作生气:“你不就是含沙射影说我会忽悠人?”

    方沅君顿时大笑,刚才的阴霾瞬间被驱散。

    “我们会通过的!”

    “……嗯!”

    第24章 府试

    读书的日子过得极快,方长庚终究不太放心大丫的事,又不能和方启明摊开来说,于是找了个机会回了趟家。

    好在大丫看上去状态不错,问了以后,说是以后不会再和方松来往了,让他放心。

    只是越是这样方长庚就越发不安,穷追不舍地究其过程。大丫无奈,只好说确实发现方松不老实,难过了几天,好在方小宝机灵,看出大丫心情不好,就想着法子逗大丫开心。

    泥塑的人还有几分硬脾气,大丫索性和家人坦白了,只是没提方松与别人有染的事。

    老方家的人自然是皆大欢喜,也没追根究底,还纷纷安慰大丫。有家人的关心,时间久了也就想通了。

    如果是这样自然最好,方长庚暂时放下心,不过心里已经把方松此人记入了黑名单,暗暗记着仇呢。

    回到镇上,方长庚又开始忙得连轴转。

    考科举类似于考司法考试和注会,准备过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段昏天黑地暗无天日的日子,因为人的记忆始终是一个无力扭转的缺陷,只有不停地重复,遵从生理性的记忆曲线才能维持。

    更何况经义的内容还非常艰深,实在令人头疼。

    所以他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其他事,只能接少量的代写家书和抄书的活,两个月下来竟也攒了一两银子。

    伴随着气温回暖,府试的时间马上就到了,而小班上课的成果也很明显。

    四个人各有各的长处,互相交流之下弥补了自己的短板。

    在诗赋上一直表现平平的方长庚也终于找到了其中的乐趣。

    抛去曾经根深蒂固的排斥感,作诗的核心其实在于“用典”和“言志”。

    至于平仄的规律很好掌握,古汉语中的平音可以转化为现代四声调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音则类似于今音的第三声和第四声,不同的格律诗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五律诗的其中一种是“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记住即可。

    至于对仗和押韵,就更好理解了。

    但若想作出来的诗有格调,则要熟知典故。若想诗有灵魂,则要言之有物,把自己所见所闻以及内心感想寄于文字。

    然而方长庚不算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只希望自己的试贴诗做得好一些。

    科举考的试贴诗有严格的格律规定,一般来说是撷取前人诗里的其中一句,或某个典故,一个成语,如果能一眼看出内容出处,就算完成一半,接下来就靠平时的练习和积累了。

    府试考的题型和县试一样,这为他们减轻了许多压力,在方万明的鼓励下大家也都显得很有信心。

    因为府城就坐落在隔壁的陵阳县,这回还是四人结伴,王老爷说坐他家的马车去,用不着另外雇车。

    只是府试同样要求五人互结,所以还找了一位其他私塾的学生一起。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