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53

分卷阅读353

    嚼头,民夫难道就不吃饭?

    这里面的折耗,这一切肯定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免不了。

    也不可能免。

    和平,从来不是祈求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今年就耗下去。大魏能耗下去,朕倒想看看,胡儿能何等能耐跟大魏朝拼了国本?”正统帝在冷笑。

    皇帝当然想大胜,可输了,也不可能不补救。

    “朕已经准备下圣旨,拔了殿前军北上。”

    正统帝说了他的打算。

    玉荣听后,点点头。

    “一切自然依了圣上的吩咐。”对于兵权皇帝捏的紧,现在肯与她提提,这也算给了脸面。皇帝给了脸,她不可能不知道分寸。

    真去犯了皇帝的忌讳?

    玉荣从来不做蠢事。这也是她到现在平平安安,还一直平步青云的原由。

    她觉得,在后宫里这些女子中,她可能不是最聪明的。

    可她是最识实务的。

    说白了,就是在皇帝跟前,她懂得进退。还是知道与皇帝当了合伙人,她也只是一个名议上的股东。

    别真是当自己就是天下的主子。她就是一个替管的。

    位置摆正了。

    很多事情也便是能看清楚了。

    皇帝有了打算。

    可皇帝不说。皇帝只是给了一些暗示,给他的近臣。

    在这等时候,皇帝是要听了郡臣的建议。当然,那是表面上的。实则,真正最后决断的,还是皇帝。

    这等决断之权,皇帝从来就没有松手过的。

    哪怕是玉荣这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后,也只是名议上给皇帝替笔的。

    只是一直以来,皇帝在慢慢的转移注意力,他为了长寿,为了活得久些,一直是捏了要紧之处。

    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才是玉荣这一位皇后在料理。

    在正统帝的眼中,皇后拿捏的一切权柄,从他的身上而来。而这一切将来,也是会让帝后二人的子嗣继承。

    皇帝给的放心。

    到底皇帝是凡人,百年之后,一切不是还是他的儿子继承嘛。

    这是皇帝信任皇后的原由。至于其它的权臣?可能吗?

    皇帝是不会信任的。

    太子司马贤回来了。

    他回来的时候,知道了朝廷的御旨。

    此时,郡臣与皇帝之间,皇帝在听取建议后,下了决断。

    战争继续。

    大魏朝风骨铮铮,岂会怕了那些胡儿?

    战争继续。

    和亲?

    那不可能的。

    至于太子司马贤则是上了奏章,说明了一路行来的经历。

    通天阁。

    皇帝见了儿子。

    “朕看过你的奏章,不错,瞧得出来你确实用心了。”儿子能办实事,这是皇帝满意的。对于这等继承人,皇帝也是满心的欢心。

    “父皇,民生多艰,此回朝廷若加征九塞之战的摊派银子。儿臣担忧民生更苦。”司马贤吃了苦头。

    那是真知道百姓的苦。

    可以说,活着艰难。若是再搁了摊派,可能是有些穷人家真是活不下去的。

    “你这话对,也不对。”

    正统帝却是轻轻摇摇头,他道:“朝廷加征的摊派银子,那不是农赋之税。这是加征到一些大户头上的。”

    “具体里面的一些cao劳,你真有心,你就去给你母后多多帮衬一二。”

    正统帝是懒得理政务。

    儿子这锻炼了,他也是放心的让皇后去cao劳。正统帝知道的,皇后一定乐意cao心了。

    倒是在太子司马贤离开后。

    皇帝唤道:“李善,把太子出行的起居小注拿来,朕要看看。”皇帝显然很注意了太子的一举一动里,有没有在里面掺合?

    “诺。”

    李公公这一位贴身的大伴应了话。

    事实就是很残酷的。

    皇家没小事。

    太子司马贤出去办差。那身边人塞满了帝后的眼线。

    绣衣卫、暗卫各有人手。

    可以说,太子的一举一动太多人盯紧了。

    帝后为了儿子的安全,也是用足了心思。说是保护,皇帝又何尝不是考校呢。

    乾清宫。

    玉荣得了儿子的帮衬。关于九塞的战争,关于胡儿南来之事。

    太子有兴趣。

    这是亲儿子,玉荣自然乐得儿子多观摩一下。

    “胡人无道。”

    司马贤的观后感并不好受。

    “是啊,胡无道。”玉荣同意了儿子的话。然后,玉荣递了一些奏本给儿子。她说道:“你仔细瞧瞧这些,看过后有什么想法?”

    儿子来她这儿的用意。

    玉荣一清二楚。本着锻炼孩子,玉荣自然要让老三亲自做些实事。

    “……”

    司马贤接过了那些奏本。

    他恭敬的应了差事。

    玉荣笑道:“不急,你拿回去,好好看。看了后,写了条程递上来。”

    这是考校。

    其时,也是难护。

    儿子私下去做题,这开卷考。

    如果不懂,去请教了东宫的先生便是。

    玉荣想锻炼儿子,也没想着一下子就弄出来一个治政的天才。

    人才都是培养出来的。

    皇家的资源多,一点一点的喂出来一位合格的储君,完全没问题。

    天冷了。

    北面的战争,最后,还是拖了下来。

    胡人北归。

    大雪之时,这一回的战争是结束吗?

    不是。

    只是暂时的双方罢手。

    通天阁。

    玉荣拿着北面的一些奏本,去寻了皇帝。

    北面要的是人与钱粮。这些皇家都缺。大战下来,国库已经空了。

    “大魏的底子还是薄了些。”

    正统帝看了奏本,他看明白了皇后的意思。这些全是户部的钱粮本子。这一年原是支出的,可谓是战争一响,黄金万两。

    “是啊。”

    玉荣肯定了皇帝的话。

    “圣上,这战争想继续下去,不能这般子打法了。”玉荣肯定的说了话。

    “梓橦,你如何想?”正统帝把目光望向了皇后。

    “咱们总要算一算成本。战争,也要挣钱的。这赔本的买卖没人干,挣钱的买卖哪怕有杀头的风险,也有人干的。”

    玉荣那态度,就差点儿跟皇帝讲一讲,战争财啊。

    为毛有人靠着战争,那是挣一个盘满钵满的。有人却是赔掉了裤衩?

    这里面的文章多了。

    玉荣也是琢磨出来一些味道。

    “……”

    正统帝听了皇后的话,他沉默了片刻。

    “梓橦有想法?”

    正统帝问道。

    “圣上,您平天下藩镇之乱。宗亲们如今皆是安份守己。可总归是高祖的子孙,圣上,是否也是给宗亲与勋贵们一些出路。”

    玉荣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