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2

分卷阅读142

    站了皇帝这一边。

    皇太后也瞧懂了。

    “哀家知道了。”

    皇太后颔首。

    这二人一个是天子,一个是贵妃。

    一个是两位皇子的父亲,一个是两位皇子的生母。

    这二人一样的意见,皇太后真不倒反驳了。

    “如此,朕谢谢母后了。”

    正统帝表示了谢意。

    没反对,自然就是默认了。

    皇太后听懂了皇帝的话。

    “这还没开春,瞧着天冷。不若再暖暖,等天暖了,再是商议挪去了皇子所?”

    玉荣瞧着皇太后的沉默,她是建议了话。

    “爱妃说的对。暂且缓缓,朕让钦天监算了吉日。”

    正统帝也是借梯下台。

    皇太后瞧了二人的态度。

    皇太后笑道:“在你们心中,哀家就这般的让你们为难了?”

    “哪的话?”正统帝可不认了。

    “母后最是通情达理不过。”正统帝夸一夸皇太后。

    “太后娘娘处理公正,待大家伙都是仁慈大度。宫里宫外没有不夸了太后娘娘的。”玉荣也是捡好话讲道:“妾就是琢磨了,皇子所那边的事儿,关乎了贤哥儿身边照顾的人手,这些可都得皇太后给拿一拿主意。”

    三皇子养在寿康宫。

    玉荣能旁敲侧击了。这真是明晃晃的插手?

    这就是要开罪了皇太后,是打了寿康宫的脸面。

    这借花献佛,玉荣也是在向皇太后表明了态度。

    哪怕如今玉荣算得后妃第一人。

    可玉荣没被所谓的“第一人”给愰花了眼睛。

    她自己后宫立足的根本是什么?

    玉荣一直很清醒。

    皇嗣、位份、圣宠,三位一体啊,这些皆重要。

    同样的,皇太后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玉荣最近这些日子,可使人盯紧了良嫔。

    良嫔的一些暗动,玉荣心头大概有数儿。

    若是武嫔真倒了,再是没翻身可能的那一种。

    那么,武氏一族在宫里就批望了皇太后。

    而三皇子借着皇太后的势,今后的路很平坦。

    玉荣想得多,就是想着给孩子铺了路。

    那么,武嫔倒台,一能复仇,复礼哥儿的仇。二能给贤哥儿铺路,攒收下武氏一族积存在皇太后手中的势力。

    想一想这些明的暗的,各种的好处。

    武嫔如何能不倒台?

    情感与利益上的冲突,这没有可调和的。

    玉荣看的明白。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摘出去,摘一个干净。

    良嫔做什么?

    她“不知道”。

    至少,她要给众人一幅这种态度。

    为什么?

    她在忙碌了孩子挪去皇子所的事儿。人精力有限嘛。

    连理由都想好了,她是甩锅成功。

    到时候,还可能撬来一些好处什么。

    想一想,还是挺美滋滋的。

    正统帝九年,春。

    弑君案落下了帷幕。

    吴王、楚王的死,不是结束。

    正统帝决心很大。

    吴王、楚王、郑王三人的子嗣,尽数废为庶人,除了宗谱。往后自然就是在承天府的皇庄中,那是老实种地的过一辈子。

    富贵是没有了。吃苦倒是能体会一生。

    至于吴王、楚王、郑王三人,自然也是贬为庶人。

    吴王、楚王死了。

    可郑王还活着。

    正统帝还是顾及了身后令名。

    给吴王、楚王一个简单的庶人葬礼。

    至于郑王?

    被暗卫押着,押去守了祖宗的皇陵。一辈子就算一个守陵的命。

    杀了郑王?

    正统帝倒是想的。

    可到底还是没法子。

    谁让前面的流言太狠了。

    说什么兄弟手足不相容。

    正统帝真是亲自下令杀了亲兄弟,这不是坐实了流言吗?

    人不能杀。

    可在正统帝看来,活着不容易。

    贬为庶人,往后受了监押。

    在祖宗的皇陵守着,正统帝还是有些交代的,为了净心,为了诚意。往后,就让废郑王这一位庶人食素。

    一个曾经享受了天家富贵的王爷。

    一个往后坐了监牢,一辈子食素,活着没滋没味的庶人?

    这活着,就是受罪。

    可偏偏真让废郑王这一位庶人去死?他也未必会吧?

    正统帝就是给李公公下了吩咐。

    “盯死了朕谨剩下的这一位皇兄。不,应该是除名的庶人。朕倒想瞧瞧,他下半辈子活着是如何的凄惨。“

    正统帝很恨啊,恨了这一位皇兄。

    因为目前查到的证据。

    吴王、楚王会卷进来,就是这一位郑王是主谋,其它二人是从犯。

    偏偏从犯吓唬到了,自己抢先的为了体面,先自尽了。

    这让正统帝很被动了。

    没法子的留了郑王这一个主谋一条命。

    在正统帝看来,郑王这一个哪入局,输了不认的家伙。

    既然无论如何都要活着,那就活的惨的一点。

    如果不惨,如何消恨?

    “奴才领旨。”

    李公公应了话。

    “记着,如果他与外面有什么联络。不管牵连到谁,就一定要查。至于朕这一位已经是废庶人的皇兄啊,那不必留情,让他……。”

    正统帝比划了一个手势。

    李公公看懂了。

    想让一个人活。

    那得看情况。毕竟,人若健康,活着挺容易。

    人的身体若出了大毛病,想活就未必容易了。

    可想让一个陷在囚牢中的人去死?

    那很容易。

    就李公公这等天子身边的红人,那是一句话,一个眼神的事儿。

    “奴才明白。”

    李公公赶紧又回了话。

    “去办事吧。”

    正统帝挥挥手,让李公公去办了事儿。

    永寿宫。

    玉荣忙碌着,也忙碌出了一些效果。

    至少,贤哥儿、礼哥儿要挪去了挪子所。

    兄弟俩住的院子,那是相互挨着的。

    玉荣要做的,就是差人把院子里应该修修的地方,好好的修一修。

    应该让太医检查一下的,那是多检查几回。

    至于安排人手?

    这更是重中之重。

    小孩儿离开亲娘身边。

    这身边的人,特别的要紧。就怕有良心坏了,那是勾坏了小孩儿的性情。

    想孟母三迁,为的什么?

    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环境,这重中的就是身边接触到的人。

    小孩儿成长的过程,就是后天的环境里,慢慢的受了影响。

    那是形成了三观。

    对于要安排到两位皇子身边的人,玉荣在仔细的挑了。

    她不光是自己挑,还是拿了名单,